國際書展暖身場
內容連載 頁數 1/4
勝利的科學
當你處於劣勢,如何扭轉?

比恩想要解決的問題很棘手,看起來像是代數考試中一則特別難的加分題:

你只有四千萬美元,要花在二十五名球員身上。而你的對手,已經在他的二十五位球員身上花了一億兩千六百萬美元,另外還有一億美元備用。你該如何用你僅有的四千萬美元,才不會輸得灰頭土臉?

「你最不該做的,」比恩說:「就是去學洋基隊。如果我們照著洋基隊的方式,每一次我們都會輸,因為他們會用超過我們三倍的錢去做。」窮的球隊,就是買不起生涯顛峰的大聯盟球星,甚至買不起平均價位的球員。

當時,大聯盟球員的平均年薪是兩百三十萬美元,運動家隊開幕日的全隊平均年薪,卻還不到一百五十萬美元。而沒錢,只好去找物超所值的便宜貨──例如年輕球員,或是身價被低估的老將。由於過去二十五年職棒球員的薪水暴漲,任何站穩腳步的大聯盟球員,身價都不太可能被低估。如果市場還算理性,那麼有天賦的球員全都會被有錢球隊買光,運動家隊一點機會都沒有。

不過他們卻還是有機會,為什麼?

存在的目的,只是讓洋基隊定期來痛扁一頓?

怪的是,大聯盟也討論過這個問題,只是他們根本沒真把這問題當一回事來看。在一九九九年球季結束後,大聯盟創立了所謂的「會長棒球經濟學藍帶小組」(Commissioner’s Blue Ribbon Panel on Baseball Economics),其職責就是提出所謂《藍帶小組報告》(The Blue Ribbon Panel Report)。該報告宣稱,其目的是檢視「職棒界現有的經濟體系,是否會造成競爭失衡的問題」。

大聯盟會長塞利格(Bud Selig)邀請了四位有名望的人士:前美國聯邦參議員米契爾(George Mitchell)、耶魯大學校長雷文(Richard Levin)、專欄作家威爾(George Will),以及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沃克爾(Paul Volcker),合力撰寫一份有關「棒球經濟不均衡」的報告。塞利格自己所擁有的密爾瓦基釀酒人隊,堪稱全大聯盟最悲慘的窮隊,他當然樂於相信,釀酒人隊的問題在於貧窮,而非愚蠢。如果該小組的結論主張,職棒球員薪資必須加以節制,而且有錢的球隊應該補貼窮隊,當然符合他本人的利益。他有一度甚至想把別的窮隊老闆塞進該小組的委員會中,不過這四位有名望的人士反對這種有損他們威信的意圖,於是塞利格答應,開會時,這些老闆只會在場旁聽這四位人士討論。

不過沒差別。二○○○年七月,藍帶小組差不多達成了塞利格對他們的期望,他們的結論是:窮隊毫無機會,而他們的絕望對於棒球發展有害,因此必須找出方法,將貧富球隊之間的差距縮到最小。

詭異的是,保守派專欄作家威爾,竟是當中最大力提倡棒球社會主義的人。為了激起大家的警覺,威爾最常舉出的一個誇張例子,就是最有錢的七支球隊與最貧窮的七支球隊之間,全隊年薪的比例高達四比一;相較之下,職業籃球為一.七五比一,職業美式足球為一.五比一。棒球是美國主要運動中,最能用金錢換取勝利者,他認為,這是一種違背棒球精神的罪惡。當釀酒人隊、皇家隊與魔鬼魚隊球迷發現,他們球隊存在的目的,只是讓洋基隊定期來一再痛扁時,他們將會完全放棄棒球。這會危及整個職業棒球的前途。

這樣的說法有人同意,但是也有人反對。據兩位觀看會議進行的人士表示,只有一位委員願意發言:沃克爾。沃克爾也是唯一有財經背景的委員。儘管其他人愈來愈不悅,他仍堅持提出兩個難以逃避的問題:

一、如果窮隊的財務情況真的這麼糟糕,為什麼有錢的金主不斷以更高的價格收購?
二、如果窮隊真的沒有希望,為什麼全隊薪資在職棒排名倒數第二的運動家隊,能贏得這麼多場比賽?


對於第一個問題,球團老闆們找不到好答案,但為了回答第二個問題,他們決定把比恩拖來開會,要他自己解釋。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