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開學書展
今天學哲學了沒

今天學哲學了沒

  • 作者:張智皓
  • 出版日期:2013/04/04
內容連載 頁數 2/7


(一)心物問題
心物問題探討的是心理世界與物理世界的關聯。我們時常會有類似的經驗:口渴了想要喝水時,我會拿起桌上的水壺;晚餐想要吃麥當勞時,我會拿起桌上的鑰匙往麥當勞出發;想要洗澡時,我會開始準備換洗衣物。以上種種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我們的行為都受到我們的想法所影響。換句話說,我們的心理狀態會影響我們的物理狀態。那麼,心理狀態與物理狀態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心物二元論
有些哲學家認為,這個世界是由兩種東西所構成,一種是物質性的實體,比如我們的身體、大腦、窗外的樹、天上的雲等等;另外一種是非物質性的實體,比如我們的心靈。這樣的想法在哲學上被稱為「實體二元論」(substance dualism),許多人也會把這樣的想法稱為「心物二元論」(mind-body dualism)。這些哲學家認為,我們可以從經驗中發現心靈與身體是完全不同的兩樣東西,身體可以占據時間與空間,但心靈不行。我可以說我的手距離地面幾公分,卻無法說我的思考距離地面幾公分;顯然,我們的身體與心靈很不一樣。既然我們的身體與心靈不一樣,而我們又明顯地承認身體與心靈都存在,那麼,我們最好說身體與心靈是兩種不同的實體,兩者共同組成了一個人。

心物二元論的主張說服了許多人,但是問題可能沒有這麼輕易就解決了。想想我們一開始提到的例子,渴了想喝水、餓了想吃東西等,這些例子告訴我們心理會影響身體。但是,如果心靈是一種非物質性實體,必定不占據時間與空間,那麼,這種不占據時間與空間的東西,到底要怎麼影響占據時間與空間的物體呢?另一個問題是:僅因心靈與身體有所差別,就主張兩者是不同的實體,是否有過度推論之嫌?舉例來說,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蜘蛛人就是彼得帕克;對這些人來說,蜘蛛人與彼得帕克有很大的差別。但是,這不會使得蜘蛛人與彼得帕克變成兩個不同的東西。同樣地,我們認為心靈與身體有別,有可能只是因為我們的知識不夠豐富,無法清楚窺視兩者的全貌,因此導致我們誤會罷了。

行為主義
為了解決上述困難,有些人放棄心物二元論,轉而走向「行為主義」(behaviorism)的立場。這些人認為二元論最大的困難,就是將世界切割成心理世界與物理世界,卻又無法說出兩者之間的關聯。那麼,最簡單的解決方式就是不要區分這兩種世界,僅承認有物理世界的存在。他們接著說明,所謂的心靈現象,其實可以用物理現象解釋,也就是透過我們的行為。我們所有的心靈現象都會產生相對應的行為,比如說,當我感覺到疼痛時,意思其實是我可能會叫出聲音,或者縮起身體,或者皺眉頭等。這種方式也可以合理地說明開頭的例子,當我口渴時,意思就是我會去喝水;當我肚子餓時,我就會去吃東西。對這些行為主義者來說,所有的心靈現象都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去說明,如此我們就不需再切出一個心理世界來自找麻煩了,心靈就是我們的行為。

這樣的主張真的解決了心物問題嗎?或許這樣的想法可以避免創造一個心理世界,卻衍生出了更多問題。我們的心智常有一個特色,就是擁有「感質」(qualia)。什麼是感質呢?想像一下,當我們感受到疼痛、看到一幅畫、聽到一首歌時,我們通常會有「某種特別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衝擊我們的感官,是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覺。行為主義者沒辦法說明這種心理特徵,因為這種心理特徵跟行為無關,是一種內在於我們心裡的感受能力。再者,行為主義怎麼可能用行為說明所有的心理現象呢?畢竟我們都知道,不同的人對於同樣的心理特徵,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一遇到疼痛就大哭,也有些人遇到疼痛就大笑;有些人逃避疼痛,有些人卻追求疼痛。

(三)他心問題
他心問題是一個在理解上相對單純的問題,這個問題要問的是:「我們如何知道其他個體具有心靈?」關於他心問題的例子,我們可以從莊子有名的「濠梁之辯」故事中加以理解。這個故事是說,莊子與惠施在水邊看著水裡的魚游泳,莊子對惠施說:「魚很快樂地在游泳。」惠施反問莊子:「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很快樂?」莊子於是也反問:「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很快樂?」在經驗上,我們看起來似乎沒有辦法知道別人的心靈,畢竟現實生活不像科幻電影,人們沒有讀取他人心思的能力。

有些哲學家認為,雖然我們沒辦法讀取他人的心思,但我們可以透過其他方式知道他人擁有什麼心思。如果這樣的方式可行,我們就可以知道他人擁有心靈了。舉例來說,我們在介紹心物問題時,曾提及物理主義者認為心理狀態其實就是大腦狀態,我們的心靈現象與大腦狀態有某種對應關係。因此,如果我們可以透過某些儀器偵測到某個個體的大腦狀態,就可以判斷這個個體的心思,也可以因此推論出這個個體具有心靈了。行為主義與功能主義也可以透過類似方式解決他心問題,比方我們可以透過他人的行為或與他人溝通,來理解對方的心思。某個人臉上如果笑逐顏開,就表示此人很開心;既然擁有開心的情緒,當然就擁有心靈。

這些說法都可以為他心問題提供一個可能的解釋,但也都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我們都是從自己出發,透過上述方式推測對方擁有心靈。可是推測並非證明,不具備有效性。這種推測方式就好像是在說,假設我的肚臍是凸的,而我身在一個所有人永遠穿著衣服的社會裡,我推測所有人的肚臍都是凸的。因此,當我們沒有辦法透過經驗確認他人的心思時,我們就不能說我們的推測是一種「證明」他人擁有心思的方法。所以,對許多人來說,他心問題是一個經驗上永遠無法被確認的問題。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