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從第二期開始也訂購三百份。後來被雷震募款的人,甚至包括避居香港的上海黑道大亨杜月笙和臺灣企業家許丙。他募款的單位則包括中央信託局、臺糖、臺灣銀行、和鐵路局等。在雜誌出刊期間,有好幾年雷震都幫忙校對、親自跑印刷廠。政府高官辦雜誌,自己親自校對、跑印刷廠,在今天這是無法想像的事。
除了邀稿、校對、跑印刷廠、推銷雜誌、募款之外,雷震也得經常為雜誌的財務煩惱。後來加入雜誌社的傅正,有一次看到雷震為了周轉,到處打電話拜託吳三連、端木愷、李賜卿等人。「以雷公今天在社會上的地位,只不過為了區區十萬元,便不得不跟朋友說好話,求人家幫助」,「那情形,叫我在一旁看了,實在免不掉替雷公難過。」
除了政府部門及國營企業提供經費贊助雜誌,軍隊也集體訂閱。省政府甚至特別撥一棟新蓋好的房子給雜誌社。不過,雷震去看了之後,覺得太偏遠沒有接受。這些都顯示它雖然不是官方媒體,卻是「體制內」的媒體。而且,雜誌的推動者和靈魂人物更是國民黨政權中的權力核心人物。然而歷史發展卻充滿了意外,這個刊物後來成為臺灣民主運動的先聲。
這份雜誌是國民黨政權內部的民主派所自動構築的反共思想防線。他們在「體制內」發動這項工作,或許是因為他們誤解了蔣介石的政治傾向,或許是對蔣介石的民主立場仍存幻想。當蔣介石因權力日漸鞏固而顯露其真正政治傾向之後,雙方的衝突也就無法避免。而雜誌的靈魂人物也從國民黨政權的核心人物,成為蔣介石的階下囚。
《自由中國》雜誌創刊的編輯委員包括毛子水、王聿修、胡適、雷震、杭立武、張佛泉、羅鴻詔、崔書琴、李中直、夏道平、殷海光、許冠三、戴杜衡、申思聰、金承藝、瞿荊洲、黃中。其中比較異類的是崔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