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節
內容連載 頁數 5/6
依身體狀態改變煮飯方式 (卷三飲食上)
 
大家應該知道如何依身體狀態來改變煮飯方式
 
益軒認為:「必須吃鬆軟、溫熱的白飯。」他針對米的炊煮方式細加說明如下。
 
將生米煮成熟飯的方式有許多。煮飯時不把米湯倒掉繼續煮的「炊乾法」,適合身體健康的人。而「再煮法」則適合積聚、氣滯的人。先以大量的水煮飯、然後再蒸的「去湯法」,則適合脾弱胃虛的人。既黏又糊的飯,會造成氣塞。太硬的飯,則會讓人消化不良。
 
所謂的「炊乾法」,就是現在日本最普遍的一般煮飯方法;「再煮法」則是將冷飯加水再煮,最後煮成了粥。
 
而「去湯法」指的則是一開始用大量的水煮米,米煮熟後將米湯倒掉,然後繼續蒸乾。這個方法被視為是東南亞或印度等地以粘性少、口感粒粒分明的泰國香米為主食者的煮飯法。但是益軒那時的日本,並沒有什麼泰國香米,當時的米與現在的米比較起來,味道、軟度、粘性各方面可能都不佳,所以才要嘗試各種煮米方式來彌補吧!
 
所謂積聚,是指腹部脹痛的狀態,中醫認為此症狀起因於氣滯。腹部不舒服時,益軒建議要吃以「再煮法」煮成的粥,這與現代觀點不謀而合。
 
此外,益軒建議病人要吃晚熟的米:「新米的飯性強,易使氣旺,對病人不好;而老米性溫,適合病人食用。」
 
這也是中醫的觀點,認為早熟的米擁有太強的能量,對病人反而不好。現代雖然有新米與老米的區別,但要特意選擇早熟的米、晚熟的米來吃,還是相對困難的,所以大家不須在選米方面太過神經緊張。
 
晚餐吃得比早餐午餐少 (卷三飲食上)
 
晚餐容易大吃大喝,請謹記六條原則
 
常常聽人這麼說:「早餐或午餐力求豐盛,晚餐儘量輕簡。」的確,就卡路里消耗的觀點,早餐與午餐是支撐人們活動的能量來源,應該多吃,而就寢前的晚餐,則應該節制。這可以說是理想的飲食方式。
 
益軒寫道:「比起早餐,晚餐容易堵在胃裡、不易消化。晚餐宜少量,副菜數量也應愈少愈好。魚類或雞肉等味道重、油脂多的食物不好消化,所以不建議晚餐食用。蔬菜方面,山藥、紅蘿蔔、蕪菁等容易造成氣滯,也最好避吃。」
 
然而,實際上呢?大家真的能做到嗎?匆匆忙忙用過早餐就去上班,然後一邊工作一邊急忙吞下午餐,工作結束後,終於可以好好享用三餐裡最重要的晚餐—這不正是現代人飲食習慣的寫照嗎?
6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