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2/8
我總認為,手動,心也會跟著動。也許手和心是相互影響的吧!心想動的時候手就會自己跟著動,而手在動的時候,心也會小小地跟著動,腦中的迴路便快速地跟著運轉。我相信人類的生活,就是因為這樣的牽動才活得更加豐富。

第1章從小開始做家事

◆現代生活既不動手也不動身體

現在多數人開始關心「手」的動作,追根究柢就是因為感覺到「大家都不動手」的危機。

生活愈來愈便利,很多從前用手做的事情現在都由機器取代了。雖然有機器的協助令人感恩,但同時也讓人產生不安——「這樣真的好嗎?」而且研究發現現在學童的體能普遍低落。

另外,孩子身邊充斥著電玩、電視、電腦等只動頭腦不用動身體的工具,也有報導指出,這些工具容易導致孩子「易怒」、「無社會性」。

就是因為不動手、不動身體,靈敏度和體力才會下降;就是因為只用頭腦不動手、不動身體,才學不會耐力和韌性。我在看自己小孩時,也會感到這種不安。

◆手同時進行輸入、輸出的動作

在幼兒教學現場常看到「發展大腦的手部訓練」、「多用手鍛鍊腦力」等,各種需要孩子動手的課程或是益智玩具,就是因為「動手有助於讓頭腦靈光」。

在腦科學的研究裡,普遍認為「動手就會用到大腦,所以雙手靈巧表示有充分地鍛鍊腦部。」

腦外科醫師田中美千裕在解釋手腦之間的關係時說:「手會同時進行輸入與輸出的工作。」例如從眼睛(視覺)獲得的訊息可以進入腦部,幫助人們掌握周遭事物;但眼睛卻沒有辦法把腦中的內容傳遞到外界去。舌頭(味覺)、耳朵(聽覺)、鼻子(嗅覺)也是如此。

只有手(觸覺),是一個可以接收感覺(輸入)並把想法表達出來(輸出)的器官。例如摺紙時,我們會以為自己是用眼睛來判斷,但其實,我們是靠手指感覺要摺多少,再配合手指感覺施出需要的力道。就算眼睛再怎麼清楚看到「有一半沒摺到」,但是光靠眼睛視線也無法摺紙(如果能摺就太可怕了)。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