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行個令都不會,還想吃酒席?快打出去!
酒令
作為一個唐朝貴族大官家的女主人,要撐門面擺酒席請客,可不是光會端一堆食物上桌就能過關的。其實現在也一樣,如果您家裡請客,只顧擺上一道又一道山珍海味,客人們埋頭狂吃相互不搭理,那氣氛也好不到哪兒去,日後人們說起來對這次Party 不會給什麼好評價。
要活躍氣氛的話,古今通例,大都得依靠「喝酒」和「勸酒」。
好啦,你的大官丈夫的同事好友們到齊,一群貴族爺們兒坐在您家宴會廳裡,水果點心擺上桌,酒罈酒勺抬進場,一道道大菜依次捧入,您這個女主人現在應該開口說什麼了呢?
「各位郎君吃好喝好,奴家告退……」
其實吧,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還真是挺大。因為按照儒家禮法,成年男女不同席,越是身份高貴、地位尊崇的貴族婦女,越不應該在公開場合露面。盛裝出席,向男客們行個禮隔空敬一杯酒,已經算是女主人給面子了。正經來說,只有在宴請女賓(各貴族家夫人、小娘子)時,女主人才會在酒席上從頭坐到尾而且掌控活動過程。
不過呢,凡事都有例外,而且在唐朝這個風氣比較開放的社會裡,「例外」還會悄沒聲地變成「常見」。良家婦女參加男性宴會,固然可能會被視為「有失身份」(原因下面再講),也有可能被理解為主人家「不見外」,拿客人都當自家人,所以沒必要讓女眷回避。
這其間的微妙分寸感,只有當事人雙方自己體會和掌握了。
在不那麼講究禮法的階層裡,比如平民奴婢之類的,男女同席共飲就更常見了。所以無論您穿越成什麼身份的唐朝人,掌握「勸酒的藝術」都是一門必不可少的技能。
回想一下您在現代社會裡的見聞經歷,您打算怎麼勸唐朝人喝酒呢?端起杯子來先給自己滿上,搖頭晃腦自我感覺良好地向對方說: 「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夠;感情薄,喝不著;感情鐵,喝出血……」
還是豪氣沖天地大聲嚷嚷:「一兩二兩漱漱口,三兩四兩不算酒,五兩六兩扶牆走,七兩八兩還在吼……哎喲!」
這最後一個「哎喲」,大概是哪位客人實在忍不下去,抄起什麼砸了您一傢伙,這樣下人們就有藉口一擁而上,把這個丟人現眼的主婦給拖下去了。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