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一曲    

1970年代的流行音樂
話說當年青春的心!
文/楊嘉


校園民歌為什麼會出現在1970年代?
「唱自己的歌」針對的是什麼?
無論你是否經歷過那個時代,
無論你是否了解那個時代,
它都是改變台灣流行音樂最重要的歷程,
讓我們一起走入時間的長廊,
回頭看看那段改變歷史的時光!
    
五顏六色的十吋西洋唱片

小的時候,家裡有一部和桌子一般高的長方形直立式電唱機,左半邊是收音機,右半邊就是唱盤。星期天早上是西洋歌曲時間,通常是十點左右開始;無論爸媽在不在家,樓下的電唱機照樣啟動,放肆的音樂聲總是要喧鬧一早上,而且經常不斷地重覆放同一首歌。原來是姊姊拿著小歌本,在對著唱機學歌,那批十吋唱片是她的音樂課本。

你還記得嗎?或者該說;你曾經看過嗎?那種五顏六色的十吋唱片,有金色、紅色、甚至有過青綠色,後來才全部改成十二吋的塑膠唱片?那是1960年代大部分學生接觸音樂的開始。

那堆唱片,除了少數的國語流行歌曲外,幾乎全是翻版的西洋排行歌曲。那個年代無論是高中生或是大學生,百分之八十都不愛聽國語歌曲。〈苦酒滿杯〉、〈今天不回家〉、〈往事只能回味〉這些歌雖然紅遍大街小巷,可是打動不了文藝青年的心,清一色的濃俗曲調,更使這些音樂掛上「靡靡之音」的外號。

而當時的政府對這種現象的反應是:倡導「愛國歌曲」,以及強制播出「淨化歌曲」,於是電視台一天到晚只能唱〈台灣好〉、〈國恩家慶〉,或是〈藍天白雲〉這類歌曲。

同一個時代,地球的另一端,英美的流行音樂正在進行徹底的改變:前有貓王,後有披頭四(The Beatles),再加上1970年代具有濃厚個人思想的民謠歌曲,影響了世界上許多年輕人,台灣的年輕學子也不例外。那個時候對西洋歌曲的通稱是——「熱門音樂」。

那些翻版西洋歌曲的十吋小唱片,就成為大多數人接觸西洋音樂的最佳工具。

在那批十吋小唱片中,有兩種系列最為暢銷。一種是「四海唱片」公司所出的《音樂風》系列,黑色膠片,配上白色鑲紅邊圓標。另一種是「環球唱片」公司所出的《美國風靡音樂》系列,金黃色透明膠片,配上銀底黑字圓標。這些十吋唱片,每一面大約是六到八首歌,都是當時美國排行榜上流行的歌曲,每個月發行一或二張。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