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4
後世以荀子〈荀子‧非十二子〉篇謂子思唱五行之說,孟軻和之,將子思、孟子列於惠施等怪說之流,又以性善性惡兩說不同,又以孟子講遵先王之道,而荀子主張法後王;遂謂荀孟相反,故〈非十二子〉貶斥孟子。夫子思、孟子書中並無五行之說,而五行之說並非子思所造,因此,楊注謂「五行、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以五常為仁義禮智信,見於〈論衡〉、〈問孔篇〉,不見子思、孟子之書,若五行果為五常,則仁義禮智信,荀子豈能非之?按荀子之書,在唐以前已編簡爛脫,傳寫舛誤之處甚多(楊倞《荀子序》)。例如〈君子篇〉,內容與篇名全不相關,楊注謂此篇皆論人君之事,「君子」當為「天子」之誤;又有人謂此篇乃〈君道〉篇之脫簡。又如〈非相〉篇之後兩章,與非相無關;〈天論〉篇之末段,與天論無關;〈正名〉篇之後半篇,自「凡語治而待去欲者」以下,為欲望論。章幅如此錯亂,字句謬誤尤多,故〈非十二子〉誣子思、孟子之語,實大有疑問,是以《困學記聞》十云「荀卿〈非十二子〉、《韓詩外傳》四引之,止云十子,而無子思、孟子。愚謂荀卿非子思、孟子,蓋其門人如韓非、李斯之流,託其師說,以毀聖賢,當以《韓詩》為正」。楊注云「〈大略〉篇,為弟子雜錄荀卿之語」。〈堯問〉篇謂荀子之善行,「孔子弗過」,亦顯然為弟子所作。〈非十二子〉誣及子思、孟子,若非李斯之流所增入,定亦字句有錯亂,例如〈非十二子〉篇末,有所謂「子張氏之賤儒,子夏氏之賤儒,子游氏之賤儒」,係指戰國末世自命為學本三子者而言,非直斥子張、子夏、子游也。而總之貶子思、孟子於姦言怪說之列,無的放矢,必非荀子之言。
共
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