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一章 議題

西方人的富裕是個既新鮮又獨特的現象。在過去幾個世紀,西方人從長期貧窮與持續饑荒的束縛中掙脫,實現的生活品質唯有靠相對的豐裕才能達成。本書旨在解釋這個獨特的歷史成就─西方世界的興起。

本書的中心論點是直截了當的。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成長的關鍵;在西歐出現有效率經濟組織的發展,正是西方世界興起的主因。

有效率的組織引領出制度安排與財產權,進而創造個人經濟努力的誘因,使得私人報酬率近於社會報酬率。在後續章節,我們將提出並運用一個可行的模型,描述引發制度變遷的變數。不過我們必須先從經濟成長不可或缺的條件著手,以一種簡化的形式,來檢視私人與社會成本、收益之間的差異。

談到經濟成長,我們指的是人均(per capita)所得長期上升。真正的經濟成長,意味著社會總所得必須比人口增加的速度快。另一方面,停滯狀態則是人均所得未能持續增加,即使在很長一段期間,平均所得會隨著循環有升有降。

當個人沒有動機去從事那些會導致經濟成長的活動時,就會出現停滯狀態。就算社會裡有人可能刻意不顧正面的誘因,也有人滿足於現況,然而隨機的實證經驗顯示,大多數人對於商品是喜多厭少的,並且依此原則行動。經濟成長只需要一部分人對它懷有渴求即可達成。

我們藉此要回過頭來解釋,社會之所以不成長,是導因於它沒有提供人們經濟行動的誘因。讓我們檢視一下其中的涵義。首先,我們必須獨立出因生產因素(土地、勞動、資本)增加引起的所得成長類型。這種直接的增量,導致整體性(普遍性)成長,卻不必然提升每人所得。有兩種情況可能促成人均所得改善,堪稱真正的經濟成長。其一是人均生產因素數量的增加,其二是一種或數種生產因素效率的增加。這種生產力增加的方式,可以透過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3實現,由於生產因素的品質提升(如勞工受教育、資本蘊涵新技術),或者因為不確定性和資訊成本造成的市場缺陷降低,或者肇因於組織變革,使得市場不完全得以消除。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