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看見台灣里山(2版)

看見台灣里山(2版)

  • 作者:劉淑惠
  • 出版日期:2016/02/25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概論—從日本到台灣

台灣的鄉村視覺景觀:1990年代以後埤塘漸漸填平,取而代之的是硬鋪面的水泥。舊觀念以為為了讓水流快速通過,才不會藏污納垢,因此三面光工程占據了所有的溝渠與圳水;無法流通的溝渠圳水,加上人口愈來愈密集,家庭排水,甚至工廠排水設施不良,無良商人昧著良心,排放污染良田的重金屬、化學物質的壞示範,遠從台塑的汞污泥事件,近至最受國際矚目的電子大戶「日月光」事件。水質逐年變差,水中環境荷爾蒙的問題等是否能解決,官方有一整套的法規限制與規範,可惜人謀不彰或是執行單位的公權力不彰,最後眼不見為淨,加蓋加框,甚或將水體整個包成四面光的超級臭水溝。上游的水土保持出了問題,中、下游的鄉間的農田灌溉渠道、大小水圳,不知何時居民已不再主動清除障礙物,甚至將清掃物直接丟棄於溝渠水圳中,演變成近年來水災為患。

大溪小河、田埂邊小排水溝、大圳、小圳昔日1960至70年代之前的清澈水質,在1980年代經濟快速成長下已經變調;1990年代在牲畜的疫情上飽受折磨的台灣,終於在1997年歷經台灣史上第三次口啼疫,豬隻慘遭撲殺與嚴禁牲畜的污水自由排放等具體措施的實施,在1990年代後期終於能再見到清澈的圳水(照片1-1)。

無人搭理的兩岸;左岸光禿禿、右岸生意盎然,可惜雜亂無章;大圳50年代曾經是大家的消暑戲水場所,歡樂的戲水聲仍環繞耳際。

雖然少了牲畜排水之夢魘,可惜在1999年921大地震後,尤其是2004年敏督利颱風之後,清澈的溪水至今2013年幾乎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混濁的泥水;推斷應該是長久以來未曾落實水土保持政策之故?或是執法人員沒有落實執行力?或是權力大過行政人員的民意代表的從中阻撓?無論是哪一項結果都清楚顯示上游的山坡地已是滿目瘡痍;照片1-2是2006年屏東縣水圳的污濁狀況。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