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5
舉個例子,我認識一位長輩,他當時以2,000萬元買下位於桃園龍潭郊區90坪的別墅山景宅,民國104年因為小孩生病急需用錢,卻遇到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雖然這間別墅坐擁美麗山景,生活環境相當清幽,但因地點偏避,生活機能較方便,可能只有準備退休的人會有興趣,市場的需求相對較低,仲介也會因為距離太遠而導致帶看率降低,因此求售的時間比一般在市區的房子長,連帶影響到他現金周轉的靈活度。
同樣的價位,若他當初選擇買在市中心,交通便利且生活機能強的環境,就算景氣不好,需求市場還是很大,轉手的速度也會比較快。若剛好在明星學區的範圍內,附近又有公園及賣場,成交的時間會更快。由此可知,買房時除了要考慮自己的需求外,保值與增值性也要一併考慮進去,而若要周轉率高一點,地點就是最重要的因素。
自住,更要考慮房子的保值與增值性
從上面這個例子就可以知道,即便是自住,在入手之前也得將房屋的保值與增值性考慮進去。
你或許曾聽老一輩的人說:「買房子絕對不可能賠錢,在民國60年左右,在台北大安區買房子,一坪才10萬元。到了現在(民國105年)一坪已經漲到100萬了,獲利高達十倍,投資房地產絕對不可能讓你吃虧。」
但我也聽過朋友抱怨:「我在二年前用一坪25萬的價格,買了一間預售屋,現在就快交屋得開始繳貸款了,但好死不死遇到景氣不好,賣都賣不掉,賠了100萬元才脫手。」
如果買房置產真的是穩賺不賠的投資,為什麼有人賺翻倍,有人卻慘賠100萬?
最重要的因素就在於地點,好的地點就算屋況差,只要稍微整修一下,還是能有不錯的報酬率,但若地點沒選好,就算物件本身的條件不錯,即使你花再多時間等待,價錢也很難如你所願。
不過,除了地點之外,想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還有另外兩個關鍵因素:
1. 持有的時間。
2. 利率。
以上這兩個要素就是你置產之後,持有房地產的成本。當持有的時間越長,也就表示你必須承擔的風險越高。
持有的時間+利率=持有成本。
共
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