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與癌共存

與癌共存

  • 作者:徐克成
  • 出版日期:2016/06/29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化療的「反作用」
 
「物極必反」是真理。
 
兩個月前我去查房,查到一位女性患者,四十一歲,八年前發現左側乳腺癌,做了手術切除,病理檢查顯示為導管癌,分化較差;免疫組織化學檢查顯示「三陰」,即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表皮生長因數受體α(Her-α)均陰性。術後她接受了化療,共八個週期。三年前,右側又生了乳腺癌,剛發現時,腫瘤已擴展到腋窩。再接受化療,兩個週期治療後,腫瘤縮小,她滿懷希望,準備在腫瘤縮小後接受手術切除。但腫瘤不再縮小,反而瘋長起來,不僅乳腺內瘤子長大,將皮膚頂起來,而且向胸前部蔓延。醫生給她換上不同的化療方案,但腫瘤毫不買賬,進一步蔓延到左側原先已切除的乳腺癌部位,胸前則逐漸形成拳頭大小的腫塊。
 
患者無奈而痛苦地說:「我的瘤怎麼越化療長得越快越厲害?」
 
作為癌症的常規治療手段之一,化療有許多副作用,包括脫髮、噁心嘔吐、容易感染、免疫抑制等,主要因為化療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同時殺掉人體健康的細胞和癌細胞。儘管如此,起碼它是有一定療效的,但為什麼這位患者使用化療,癌腫卻越來越加劇呢?
 
這是化療的「反作用」!
 
「反作用」英文是opposite effect,最早由Hoffman和他的團隊在二〇〇八年提出。他們在Cancer Res雜誌上發表文章,報告了在老鼠身上所做的研究結果。他們將實驗鼠分為兩組:一組是無化療藥組,給這些鼠的門靜脈內注入人類結腸癌細胞,發現這些細胞在注入後迅速死亡,不能在肝內形成瘤塊;另一組是給化療藥組,預先給鼠腹腔內注入化療藥環磷醯胺,二十四小時後,給鼠的門靜脈內注入結腸癌細胞,結果發現這些癌細胞會生存下來,並在肝內形成瘤塊。
 
上述實驗的結果看起來很費解,因為環磷醯胺是能殺滅癌細胞的化療藥,為什麼不僅沒有阻抑癌細胞生長,反而促進其生長呢?
 
Hoffman團隊進一步研究了門靜脈內注射的癌細胞的命運。他們將癌細胞標記上螢光,用特殊影像設備觀察這些細胞靜脈注射後的動向,發現在預先給予環磷醯胺的鼠身上,癌細胞在血管內大量增殖,並從血管壁外逸,在血管外形成瘤灶。相反,對未用環磷醯胺處理的鼠,大多數癌細胞 仍然在血管內,沒有從血管外逸。他們認為化療藥在一定條件下,不僅不抑制癌細胞,反而促進癌細胞生長,是為化療的「反作用」。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