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6/7
我把局限的一般意識透過標記、分別、判斷、比較所帶來的經驗,稱之為「前景」,也強調──在這個局限的意識後面有一個遠遠更大的「背景」,是永恆、無限大、沒有生過的一體意識。沒有這個一體意識,局限的一般意識無從存在。沒有這個一體意識,不可能有生命,也不可能有知覺。以這個一體意識作為對照,我們才有解脫的觀念,或換個角度,生出「無常」、「痛苦」、「煩惱」的觀念。
 
這些觀念都是透過跟整體的比較才有的。沒有絕對,不可能有相對。有趣的是,這兩個觀念其實不是對立,也從來不是對等。我在《全部的你》以相當多的篇幅來強調──這一套最根本的邏輯,從我們現有的相對、局限而線性的邏輯,是推導不出來的。
 
也就是說,從相對,走不到絕對。
 
反過來,把相對放下來,絕對自然就浮出來。它從來沒有離開過相對的範疇。
 
這句話,也就彙總了《全部的你》為人間所帶來的出路,讓我們從痛苦找出圓滿。
 
我在《全部的你》談到──「我」是永遠不可能滿足的。有了越多,不管多少錢、多少名譽、地位、權力,都還要更多。就算不要更多,也隨時要找到下一個領域來征服。連最親密的關係有時也成了工具,讓我們踏在上頭可以完整自己。
 
甚至,連一般人所談的修行都離不開「更多」的觀念,要「更多的靈感」、「更多的圓滿」、「更多的完美」,不外乎種種「我」的成就。完全忘了,靈感、圓滿、完美其實是一種無我、忘我的境界,與「我」無關。
 
臣服於瞬間,進入生命的內在
 
我也強調,透過外在世界或前景的變化、追求、努力,永遠不可能完整自己,永遠達不到滿足,早晚都會失望。
 
把生命的內在或生命的背景找回來,我們可以對這個全部的生命有進一步的理解。只有這個生命的內在,才可以帶來一個生命的空檔,也就是寧靜,也就是空。
 
透過這個內在的寧靜,我們才可以把外在的平安找回來。
 
兩個世界是相對相成的。內在的境界,自然會浮到外在。而外在,自然會反映內在。
 
無條件的意識,自然影響到有條件、局限的意識。我們輕輕鬆鬆,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在」,只要存在,就可以找回來。
 
站在全部的生命,我們本來是完整的,不可能比現在更完整。然而,只有透過「這裡!現在!」,也就是這個瞬間,才可以把全部的生命找回來。
 
有趣的是,在每一個角落,我們都可以回到全部的生命。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