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4/5
此外,陶淵明最有名的就是充滿自傳色彩的〈五柳先生傳〉,文章掰了些「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的關鍵詞,加上他那樁著名卻早被學術圈質疑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軼事,我們心目中與想像裡的陶淵明,就成為了一個率性任真、脫俗豪放,自由不羈的詩人形象。眾所周知在低薪少假的鬼島,養成許多罔顧勞工權益的慣老闆,但縱觀大歷史,真正敢拍桌嗆聲說「老子不幹了」的逆襲魯蛇,還真的少之又少。於是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掛冠解纓,歸隱田園的率性抉擇,成了爾後世世代代魯蛇嚮往的對象。
但就現存可信之文獻來說,我們只能判斷陶淵明確實有過田園生活,也確實好讀書博讀書,尤其喜歡《山海經》這類志怪故事,所以有了〈桃花源記〉這種架空幻夢的仙境傳說Online。
在田曉菲《塵几錄》認為,陶淵明這些豁達率性的形象,其實跟古典時期詩歌的手抄本文化有關,簡單來說在沒有複製技術的年代,用手抄難免字太亂太醜而難以辨識,這時候讀者就會用自己亂掰,改成自以為對的字填進去。就像肥宅被學妹回Line說去洗澡,就覺得對方對自己有意思一樣。
我們姑且拋開那些國文課本題解作者裡講的,那些自然豁達、田園農家樂事的敘述,現實世界的勞動可是勞筋傷骨,氣力放盡才得以完成的事業。尤其在那樣一個尚無機械工業的前近代,無論開荒屯墾都必須耗費大量勞動力。案牘勞形之餘我們可能一時羨慕起打零工生活,但人家累到要喝阿比了,還能否裝得很愜意悠哉呢?
我無意詆毀歷代隱逸詩人宗師的地位與美學,也不是說陶詩每一首都在唬爛,但很多面向來說,陶淵明以網充邏輯將田園農事作了些美化了,像打卡傳照到IG(Instagram)的農村體驗營紀實。若再加上那些手抄本改動過的異文,恬淡的山居樂事、農家勝景,就都顯得有點怪怪的,看破手腳: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共
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