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美國大兵『爸爸』受到他的幸福『家庭』的歡迎」
《檀香山廣告報》的一位通訊記者預言說,鑒於美日之間在「語言及習俗上的巨大差異」所造成的「天然屏障」,戰後美國大兵們在對待日本時,應該不難堅持對日非親善準則。41然而他低估了日本兒童對佔領者的吸引力。一位曾在佔領初期服役的軍隊護士吐露:「孩子們很可愛,不由自主地就被他們吸引了。」馬克.蓋恩(Mark Gayn)也承認不忍在「這些穿著灰色和服、像瓷娃娃一樣的小孩」面前耀武揚威。
這些絕對友善的孩子們似乎很喜歡美國人。哈樂德.諾布林(Harold Noble)在《星期六晚報》(Saturday Evening Post)中寫道,「在日本不論走到哪,孩子們都會揮手致意,歡呼著跟在身後叫嚷著,『你好』、『再見』,還有『呼哈呼哈』 」這一美國大兵中流行的感歎用語。孩子42們常常會在地上找到美國大兵從呼嘯而過的吉普車上扔下的糖果,如果有人停下分發糖果,很快就會被二十幾個面帶笑容的孩子團團圍住,都爭著渴望得到一塊。43在佔領初期的幾個星期裡,孩子們討要糖果的場面隨處可見,以至於如果一個地方沒有孩子們叫嚷著要「巧克力」或「香煙」,就可以肯定這是美軍還未抵達的地方。
孩子們通常都很友好,喜歡圍在美國大兵的周圍,對美國大兵而言,他們也享受孩子們的喜愛和尊敬。44美國紅十字會發現孩子們的愛戴對美國軍人的自我價值有提升作用,於是開始為這些思念家鄉的美國兵們安排廣受歡迎的「兒童聯歡會」45於是對日佔領還不到半年,美國大兵和日本兒童就「忙著反復上演軍人與孩子這個有趣而又古老的喜劇」,《紐約時報》報導說:「這是種無人可擋的自然友愛的情感─也沒人想要阻擋。」因為沒什麼人阻攔,美國大兵可隨意地給孩子們分發食物,用美國軍用吉普車拉他們兜風,教他們打棒球,甚至在盟軍總部確立了非親善準則後,情況仍舊如此。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