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三章 詩人的種樹行動】
*母親種下的樹
站在吳晟溪州故鄉的樹園入口,讓人隱約感覺到:或許在這位詩人心中,回到自然母親的懷抱從來不是一句隱喻,如同他在那首著名詩作鏗鏘寫下的起句:
我不和你談論詩藝
不和你談論那些糾纏不清的隱喻
請離開書房
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
去看看遍處的幼苗
如何沉默地奮力生長
……——〈我不和你談論〉
在樹園入口處,吳晟的母親吳陳純那幀由攝影家張照堂所拍下的肖像,穩重地立在群樹前,迎接每一位來者。
吳陳純的模樣,就像吳晟在散文集《農婦》對母親的種種描繪一般,是非常典型的台灣傳統鄉鎮的農婦形象。長期的農事種作給予農婦黧黑的肌膚和健碩的體態,裹著頭巾的臉龐,無論是五官或表情,都與她的詩人兒子有幾分神似。雙腳微張、穩穩站在廣袤田野中的母親,面帶樸實笑容,每日每日在此守望樹園,等候入來園內巡樹或讀書的兒子,回到她和群樹的懷抱。
吳晟用母親的名字將樹園命名為「純園」。「我對樹的感情,受我媽媽的影響很深」,他說。
吳晟的母親愛樹,種樹也護樹,《農婦》裡有好些文章都曾提及。〈開放式的家庭〉這麼記錄母親曾栽種的樹木:
母親在後院種植了好幾種果樹,龍眼啦,木瓜啦,番石榴啦……幾株龍眼,還有數十株檳榔樹,已有二三十歲,長得非常高大,綠蔭盎然。從我幼小的時候起,這一片小小的果樹園,一直是附近的孩子們最喜愛的遊戲場所,爬樹、盪鞦韆、玩泥巴、辦家家酒⋯⋯孩子們總有孩子們玩的花樣。尤其到了夏天,這裡更是熱鬧,因為不但有樹蔭可以乘涼,更有果實可以採摘。
〈樹的風波〉則描寫一樁母親見證的砍樹糾紛。為了稻田旁遮蔽陽光的大樹,種稻的農人砍除了這棵屬於鄰人的樹,鄰人不捨也憤怒,認為樹能夠提供周圍農夫中午有個遮蔭休息的去處,但被遮去陽光的稻米長不好也是事實。爭端結束,被砍下的樹搶救不了,鄰人的交情也因此破壞,吳晟的母親轉述這個糾紛給家人聽時,惋惜說道:「砍樹容易種樹難」,繼而回憶起吳晟的外祖母也是愛樹人,甚至曾為阻止鄰人砍掉一棵陳年楊桃樹,付給鄰人聘請的砍樹工加倍的工錢,讓他別砍,好不容易留樹一命。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