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教養展
青紅甜燒白(簽名版)

青紅甜燒白(簽名版)

  • 作者:李碧華
  • 出版日期:2017/11/10
內容連載 頁數 1/5
青和紅
 
每年四、五月清明前後,是青梅之季,壽命約一個多月,就在市面絕跡,由於季節限定,很多人珍惜還用點心思留住,所以年年此時,都浸泡青梅酒,密封醞釀一年後,打開與喜歡的人共享。
 
香港朋友愈來愈多人自製青梅酒了。我也做過,製法簡單,但重選材,挑些青綠、悅目、少斑點、飽滿、脆硬的青梅,洗淨後用冷開水加點鹽泡一泡,抹乾晾乾,用針刺些小孔,再放入一個玻璃瓶(先用熱水沖洗乾淨兼殺菌),注入雙蒸或三蒸酒,浸泡兩個月後才放入冰糖碎,之後任它自行進展,一年後開封,晶瑩透亮梅香四溢。日本朋友更是家家戶戶都有此應時作業,他們愛用酒精度低的燒酎,或清酒來做,況味不同,但好喝則一。當酒釀好,呈琥珀色,梅香誘惑,有人還加幾片紫蘇同泡,更加芬芳。我愛紫蘇的獨特香味,平日吃飯或壽司都會加一點,有些梅漬帶紫蘇更提味,所以強烈推薦。浸泡過的青梅脹胖飽圓,有人當涼果小吃,店中也有售,不過味道已遜,精華都跑到梅酒中。
 
青梅樹是龍腦香料喬木,樹皮青灰色,花小,白色,結成的果近球形,脆而硬,雖然賣相漂亮,也令人想咬一口,但果子很酸不宜鮮吃,都用於加工產品,如各種蜜餞、脆梅、梅乾、鹽水梅、梅醬、青梅酒、青梅醋……還有青梅茶,我也做過,紅茶比綠茶香些。
 
中國栽培青梅至少有三千多年歷史,西漢時引入朝鮮,唐朝引入日本。東南亞、台灣、香港也有種植。
 
青梅的功效很多:生津止渴(甚至不必吃上已望梅止渴)、增進食慾、淨血強肝、消除疲勞、美容養生、改善腸道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等等。
 
但我覺得它最大的成就,除了青梅酒之外,還有愛情。
 
記得李白的五言樂府《長干行》嗎?千古傳誦的純情詩篇: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詩句中兒時玩伴、總角之交,彷彿一切發生在昨天:你騎着竹竿裝作的馬兒來,大家繞着院中井欄耍弄青梅,追逐嬉戲,無拘無束,也無怨嫌……天真無邪小兒女長大後,幸運的是延續了愛情結成夫婦,但也痴心守候,日夜思念——此中的真摯、樸素、忠誠不二、一往情深,感動過世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是多少人的心願,沒經波折不受污染,初戀是珍貴的,可惜得享的人不多,只能喝杯青梅酒遣懷吧。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