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毛詩訓詁新銓

毛詩訓詁新銓

  • 作者:陳應棠
  • 出版日期:2018/01/10
內容連載 頁數 1/1
自序
 
訓詁之學,詮釋前言,修明古訓,實為治學之必要工具,其功用約有二端:「時有古今,猶地有東西南北,相隔遠則言語不通矣。帝遠則有翻譯,時遠則有訓詁。有翻譯則能使別國如鄰鄉;有訓詁則能使古今如旦暮,所謂通之也。訓詁之功大矣哉!」此訓詁可通古今之用也。錢大昕云:「有文字而後有訓詁,有訓詁而後有義理。訓詁者義理之由出,非別有義理出乎訓詁之外者也。詩烝民之篇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宣尼贊為知道之言。而其詩述仲山甫之德本於古訓是式。古訓者訓詁也。訓詁之不忘乃能全乎民秉之彝。訓詁之於人大矣哉!」此訓詁有功於人生之用也。中國文化歷五千餘年,其聖賢之遺言懿行,均保存於古籍之中,設非有訓詁而為工具,則對古人之書,勢必望文生義,甚或茫然不得其解,而其中義理自必不得其傳,影響之大為何如也!(中略)
 
至本著內容既偏重訓詁體繫,故對於詩中傳訓,不及盡稽其得失,一以條理體繫為依歸。如秦風終南,「有紀有堂」,傳:「紀基也。」依詩義應從王引之考證之「紀為杞」,「堂為棠」為確當,但取基紀同聲之訓,故不為辯正也。(後略)
 
民國五十七年八月鼉江陳應棠召培識於臺灣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