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9
1-6台灣有錯嗎?
在洛克威爾科學中心的十五年間,我一方面年紀輕充滿幹勁,另一方面砷化鎵是新的複合材料,論文發表比較容易,所以我平均一年可以發表十篇論文,十年下來也累積了上百篇。我從研究員做到部門經理、實驗室主任,並在半導體產業建立名聲,學術界開始注意到我,並向我招手,第一次來敲門的,是美國東岸長春藤盟校的一員。
是康乃爾?還是MIT?
一開始我與這間學校的代表相談甚歡,對方大力讚美我的研究發現,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最後談起我的學歷時,代表心想我的專長是高頻電晶體,誤以為我是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畢業的。他會這樣認定其來有自,第一屆工研院董事長王兆振博士是微波天線與電路的世界一等高手,名師出高徒,王兆振的學生伊斯曼(Lester Eastman)在康乃爾大學任教,是這座山頭的學霸,因此對方代表也以為我師承康乃爾。
這番話讓我百感交集,回頭說我從台大物理系畢業那年,同學們討論彼此要申請哪間學校,誰去哈佛、誰去史丹佛都先分配好,避免自己人打自己人。當年我分配到康乃爾,但我覺得在台灣的生活過得很滿意,又有美麗、相愛的女友,如果出國去康乃爾拿博士學位,不是放棄所有的一切?考量各種因素,我選擇了清大。
這些陳年往事在腦海中閃過,我告訴對方我也希望自己是康乃爾的,代表連忙道歉:「那您一定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畢業的囉!」我告訴他很可惜不是他口中的MIT,「No, but I am Made-In-Taiwan.」我是台灣的國立交通大學培養的,也是正港(講)的MIT啊!
長春藤盟校代表的態度隨即遲疑起來,表示長春藤系統還沒聘請過任何一名從台灣來的博士,不如我先到剛好有教授職缺的賓州州立大學,我去申請的話,有很高的機率錄取,得到該校的聘書後,他們再把我挖角過去。
聽到這番話,我感覺對方誠意不夠,原本要聘請我,反而開了一個功課給我做,於是這次延攬便無疾而終。
UCLA工學院長:台灣有錯嗎?
直到一九九六年,我突然接到電話,話筒那一頭是UCLA工學院的院長法蘭克.瓦贊教授(Frank Wazzan),他說幾位教授推薦我,問我有沒有興趣到UCLA擔任教授。我上次學了一個教訓,於是這次自己先招供:「我是台灣畢業的博士!」以免雙方再做冗長的鋪陳,有什麼附加條件也可以開誠布公。
共
9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