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4/8
「軟」跟「硬」到底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有些東西是硬的,有些東西是軟的?身為物理學家,回答這些問題就是我們的責任了。我們必須試著解釋,這些物體的特性是怎麼來的。
 
全世界你能夠看到或摸到的所有物體,都是由一百種左右的基本物質所構成,這些基本物質我們稱之為「元素」。各種物體間的差別,像是顏色、形狀或是強度,都取決於元素的不同組合。讓我們再回想一下生活中多采多姿的事物:世界上有白色、黑色或黃色皮膚的人種;有長得短短的草,也有高高的樹;有昆蟲、魚類、鳥類和哺乳動物。這都是因為遺傳物質不停重新組合這一百種元素,讓這些生物能夠繁衍出下一代。有些人可能還不知道這個道理喔!問問你的爸爸、媽媽吧!
 
原子和電子的雜耍秀
 
我承認,你得要有豐富的想像力才能理解這些原理。有一位想像力十足的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德謨克利特(Demokrit),他早在兩千四百年前就主張,即使是看似截然不同的東西,也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物質所組成。他深信,一定有一種最原始的「元件」存在,也就是最小的基本單位。他將這個基本單位命名為:「原子」(希臘文atomos),我們可以翻譯成:「不可分割的」。因為德謨克利特的「原子」是肉眼看不到的,而且對於大多數的人而言也無法想像,所以,他的理論從此被束之高閣。
 
一直到兩千年之後,十七世紀末期,著名的英國科學家牛頓出現。他一直在研究地球及其他星球能夠在固定軌道上互繞運轉的原因。他不停地計算,直到找出一個可以解釋太空中所有星體運動的公式,而這是現代物理學的開端。
 
相較於德謨克利特,牛頓的理論可以被證明,是因為星體是可見的,人們可以親眼觀測它們的出現和消失。但是,一顆石頭或一盤布丁中的微小基本物質卻是肉眼看不見的。其實那些巨大星體的運動方式,同樣也出現在這些基本的微小物質當中。關於這點,牛頓知道的和德謨克利特一樣少。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