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4/6
還有「帝其降堇(饉)」,「帝降食受又(祐)」。意思是,上帝要降給饑饉,上帝賜給我們吃的,保祐我們。還有「伐邛方,帝受我又(祐)」?意思是,征伐邛國,上帝會保祐我們嗎?還有「王封邑,帝若(諾)」。意思是,君王要建築城邑,上帝答應了。還有「我其巳賓,乍帝降若;我勿巳賓,乍帝降不若」。3意思是,我免占卜官的職務,上帝是應允的;我不免占卜官的職務,上帝是不允許的。這些都說明自然界的風雨變化、人世間的年成好壞、戰爭勝負、築城、任官都是由上帝的意志和命令決定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王朝天命觀的核心概念是「天」,比起殷商的「帝」說有了明顯進步,主要表現在周朝的天是所有族群的保護神,具有普遍性、公正性和人文性。同時,周朝為了說明周朝取代商朝的合理性,提出了「天命靡常」觀念,認為「非我小國敢弋殷命,惟天不畀」。意思是,不是我們周朝敢違背殷商王朝的命令,是天不保祐商朝。周朝還把天與祖先分離為二,賦予天以倫理意義和道德內容,提出「以德配天」觀念,認為君王只有敬德保民,才能實現天人合一,得到上天的保祐。儘管周朝的天命觀有了進步,但春秋末世的戰亂、苛政、重賦、酷刑,不僅意味着社會混亂和價值失序,而且意味着「天命搖墜」和精神世界的危機。老子對當時的社會生存狀況進行了哲學反思,對統治者的天命觀進行了思想批判,提出以道的觀念取代「帝」和「天」的概念,以哲學取代宗教。在老子看來,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4這實質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的一場深刻革命,怎麼評價都不為過。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撰寫了《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給西方思想界帶來了一場革命。德國詩人海涅稱讚:羅伯斯庇爾砍了路易十六的頭,康德砍了上帝的頭。5老子卻在二千五百年前就砍了上帝和天命的頭,從而為中華民族減少宗教色彩、增進理性光芒開闢了道路。
共
6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