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5
同學,老師跟你們一樣,也是跌跌撞撞的過來人啊!
「老師,你很早就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嗎?」
「老師,你以前一定很會唸書很優秀吧!」
「老師,你以前應該是一帆風順吧! 」
課堂上、諮商室裡,學生總愛這樣問我。
「我有很早就知道自己的目標嗎?我有很會唸書很優秀嗎?我有一帆風順嗎?」我問自己。
其實沒有,不只沒有,我甚至現在也不太確定有沒有達到我的目標,即使我成為了一名老師,我依然在想,自己適不適合這個工作?將來還有什麼想做的嗎?還有哪裡不足?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而這些問題,我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想了。
國中一年級的時候,學校有分班制度,分別是資優班、升學班以及後段班,我就待在後段班,白話來說,就是被學校歸類為不會念書的一群,學校針對不同類型的班級,設計不同的試卷,分別為資優班的特殊卷、升學班的A卷以及後段班的B卷,在那個年代,這樣的編班制度,背後的教育美意其實是希望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程度適性學習,老師也可以依班級的程度,進行符合該班能力的教學。
不過實際上,全校的師生都知道,這樣的編班,就是將學生依念書能力進行分級,最高級是資優班,次之是升學班,末端是後段班。雖然沒有人明講,但全校瀰漫著一種氛圍,就是資優班和升學班的學生,是比較優秀的一群,而後段班的學生則是比較次等的一類,厲害的考特殊卷或A卷,次等的考B卷。
那時候我很焦慮,因為多數的同學都很安於「後段班」這個標籤,沒什麼人想認真唸書的,可怕的是,很多老師也樣認定,上課時教得很淺,常常課上到一半就在閒聊,同學也沒什麼在聽,很多課都輕輕鬆鬆地就帶過,上課常常在亂哄哄的狀況下度過,「不要教得太難,反正我們是後段班,不會唸書,越簡單越好」好像變成一種師生的默契,雖然有少數的任課老師想教得深入一點,但也敵不過這樣的班級氣氛。
「不用那麼認真啦!反正我們是考B卷!」
同學這樣跟我說。
誰有標準答案?
我確實也沒有很認真,每天就在跟同學打打鬧鬧的過程中過去。第一次段考的時候,我嚇到了。考試前我並沒有做太多的準備,考完以後也覺得不理想,結果,我考了第一名,而且第二名的分數遠遠低於我,這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考過的名次,不只是第一次段考如此,整個學期我都考了第一名。
共
5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