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內容連載 頁數 7/8

這個世界尚未陷入絕望,我們仍有好消息。儘管科技有強大的拉力,我們也有強大的復原力。例如,孩子參加禁用電子裝置的夏令營五天後,他們的同理心都增加了(同理心的衡量方式,是透過觀察照片和影片中的表情,以分辨他人的感受來進行)。我曾經到夏令營進行研究,親眼目睹過那種復原力是什麼樣子。

夜裡,一群十四歲的少年在小木屋裡聊著最近三天的野外健行。幾年前,科技尚未滲透我們的生活時,野外健行最令人興奮的,可能是「克難」活動或是純淨的天然美景。如今,「無手機干擾的時間」反而變成這種活動的最大特色。一名少年說,那是「無所事事的時間,只能安靜思考及聊天」。另一名少年則利用這次在木屋裡閒聊的機會,思考他對沉靜的新體會:「大家難道不知道,有時在車上只要望向窗外,看著世界流轉,就覺得很美好嗎?」

交叉口

有些人會問:「為什麼要寫一本談對話的書呢?我們不是一直在講話嗎?」也有些人會問:「何必只提缺點呢?你肯定知道網路上也有很多精彩的新對話啊!」我確實知道,拜臉書所賜,我參加了一次小學同學會,要不是有臉書,這種同學會根本開不成。我的女兒二十三歲了,她從美東千里迢迢搬到美西工作,她傳給我的訊息讓我覺得她好像離家不遠。例如,以下是女兒在二〇一四年秋季傳給我的訊息:「我真的超喜歡《娥蘇拉的生生世世》(Life After Life)!」、「哪裡可以買到猶太白麵包捲?」、「我和室友要打扮成《冰雪奇缘》裡的艾莎和安娜去參加派對。」突然間,我的手機接收到某本書、某種食物或萬聖節裝扮的訊息,讓我想起我們母女之間依然親密,也讓我感受到她仍在我的生活中。這些事情確實令人愉悅,也值得珍惜。但是,如果這些親密的「提醒」反而導致我們遠離親密的關係,問題就來了。

大多數的人際關係都是線上與線下互動的結合。既然搞曖昧和談情說愛可以靠訊息加溫,政治辯論和社會運動是從網路上發酵的,為什麼不把焦點放在網路的優點上,頌揚那些新的交流呢?

因為我們在解釋「科技為什麼是進步的證明」時,就是在講那些故事。我們喜歡聽那類正面的故事,因為那不會勸阻我們追求新的慰藉、新的消遣、新型態的商業。我們喜歡聽那些故事,因為如果那些是唯一重要的故事,我們就不必在乎其他揮之不去的感受了──例如我們變得比以前更孤獨、孩子欠缺他們那個年紀該有的同理心、家人一起用餐聊天時,幾乎不可能毫無干擾。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