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_選書
明心見性:六祖壇經法要

明心見性:六祖壇經法要

  • 作者:陳琴富
  • 出版日期:2018/07/31
內容連載 頁數 6/8

明覺
 
很多人誤解禪定或靜坐是在冥想,禪定和冥想是絕然不同的。禪定是處於明覺狀態,也就是不昏沉、不散亂的清醒狀態,修習禪定的首要就是得克服昏沉與散亂,一般人說的冥想是在無明妄想的狀態,很多人以冥想的方式靜坐,那是根本不可能進入定境的。
 
近年來由於一些指導禪修者以觀呼吸或六妙門的方法教導人們靜坐,六妙門包括:數、隨、止、觀、還、淨。但是一般只教最粗淺的數息法門,而沒有進入隨息、止、觀等的要領,以致有些學人學了幾年還在數息,那也不可能得定,就像教小朋友數羊一樣,還沒數到一百就睡著了。所以學習禪定一定要有正確的方法,否則永遠都在禪門之外。
 
還有很多人告訴你說:不要隨便禪坐,會走火入魔。其實,只要依照佛經所教導的方法靜坐,是不可能走火入魔的。靜坐之所以會發生種種奇怪的現象,都是自己的方法不正確,或是雜思妄想太多,或是求東願西,心思落在無盡的欲望上,心念沒有安住在覺性上,在靜坐的當下,跟隨著妄念起舞所致。「未證以為證,未得以為得」,才會起種種的妄想。
 
般若
 
禪這個字到了禪宗的手中以後,它有了另一層意義,不再只限於禪定之意,一般所謂的禪,已經演變成一種象徵著智慧、隨緣、自在的生活方式,它是禪者內證之後外顯的一種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內含著洞察人生真相的智慧,有著灑脫、開闊的心胸。
 
慢慢的,在生活上人們也把禪的思想融入,但是無法探究禪的深邃內涵,我們說「這地方很有禪意」,指的是這個地方的景致簡樸、雅緻、有韻味,也只能體會到這種意境而已。真正要進入禪的世界,當然只有透過禪修,並達到歷代禪師們所說的明心見性,進而安住在般若自性之中。
 
2. 佛陀傳法
 
說起禪宗真正的傳承還是要回歸到佛陀本身,否則禪宗就真的成為教外了。菩提達摩從印度的傳承算起來是第廿八代,他的師父般若多羅是禪宗第廿七代祖師。依照《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中說到禪宗傳法的過程。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