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九章節錄
如果餐桌是舞台,菜單就是劇本。讓我們用菜單說說故事……
 
菜單(menu)一詞來自拉丁minutus,有少量或細節之意,18世紀中逐漸轉變成介紹一餐之中全部菜餚的文件。
 
過去貴族家宴無菜單,套餐菜單是19世紀以後的產物,按上菜順序介紹菜名與內容。
 
法式料理主要分前、中與後段,一般要全上全下,意思是每次出菜時間要一致,在這之前還要先清桌面,因此等候的時間頗長,座上賓客都要很能聊,服務員除了要有扛著大托盤跑堂的能耐,眼明手快更不能少。我們現在通常稱Menu菜單或菜譜,簡單的一如A4大小的簡介,隆重的有很精緻的裝幀,厚厚一本在手,它不只說菜色,還牽涉書寫詮釋、美化與文化轉譯。
 
菜單出現很早,中西皆然,中國鼎鼎大名的蘇東坡和袁枚都有自己的食譜,一般中式菜單喜歡描述口感與製作,日式偏重意境,對感覺與氛圍的著墨較多,menu中的感情語彙可以勾起情感,帶來愉悅,它就是審美體驗。
 
我們現在所熟悉西式菜單,在歷史上出現的時機,與私人餐廳差不多,大概要到18世紀中以後,法式菜單的寫法像情境展演,除了基本食材、醬汁等等介紹之外,用詞愈來愈文藝,語彙也愈來愈專業,凸顯的是詩性詩意,所以特別喜歡手寫手繪,插圖不多。
 
直到今天比較正式的西餐廳還是不會在菜單上直接放照片,雖然簡單方便,但是太寫實破壞想像,書寫概念也類似,像是強調真材實料,份量十足之類的形容太淺白,高級餐廳喜歡用多音節的法、意文書寫,因為同樣來自拉丁語系字源有古意,而且喜歡用一些多汁、濃郁、酥脆這些感官的形容。
 
菜單是個潘朵拉的盒子,翻開有數不盡的驚喜,研究菜單字源可以知道淵源典故。法式菜單書特別寫喜歡用一些形容詞會,像小巧、精緻、宮廷等等,把高雅食物稱為cuisine,懂得吃的人叫gourmet,書寫加上禮儀將飲食文雅化。
 
中世紀上菜服務用的是service這個字,重頭戲當然是主菜。entrée一詞源自拉丁,不過在歐洲指的是開胃菜,通常先喝湯,再來是魚,然後上桌的熱食肉類叫做entrée。第一次大戰後慢慢有了變化,魚肉順序不一定,只要是可以當作主食的那道料理都算,不過比起entrée的正式,美式餐廳更偏好用main course來稱呼。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