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療癒展
內容連載 頁數 6/9

隔天我們驅車前往知名的奇利達—萊庫博物館,它是位於薩瓦拉加附近村落的知名雕塑花園,收集了全世界最多的奇利達作品。這棟廣闊的建築是一座十六世紀的穀倉,被奇利達改裝成私人住宅,周邊有美麗的庭院和上有雕塑品錯落擺放的草皮。奇利達的作品大多具紀念意義與抽象外觀。他使用金屬、大理石、石塊及木材,創造了高度抽象美感的作品,雖然規格像獨眼巨人般巨大,但卻細膩呈現了內心的情感。當我漫步在這些巨大雕像間,突然覺得這些雕像與巨石陣出奇地相似。這些作品看起來雋永,好似出自相同的靈感來源,或說承著某種靈感的脈絡走。巴斯克人和居爾特人都是歐洲早期居民的後裔,受到湧進的新住民侵略後他們便將足步轉往歐洲大陸的最西邊。有沒有可能因為他們在歷史上接觸過彼此,因而共享了部分美感上的經驗,而將巴斯克的藝術從四千年前德魯伊人的巨石陣中分離出來,使傳統的藝術能夠藉奇利達或是瓦提薩的手用現代化的方式詮釋出來?這個有趣的想法,在我漫步於雕塑花園時不斷在腦中迴盪。
       
著,我注意到一些雕像旁的牌子,上頭刻著十九世紀中期、晚期,甚至二○○○年等年份。目前已知阿茲海默症不是突然在某人身上發病的;相反地,它往往花上數年而非數月的時間,逐漸讓人失去心智功能。如奇利達一樣在二○○一年處於重度失智症狀態的人,可能早在九○年代晚期甚至是九○年代中期,疾病就已經開始了。在此地,我被眾多優異作品環繞1908∼2003)。
 
在我待在聖塞巴斯提安期間,一晚晚餐間的話題突然轉到了愛德華多.奇利達身上。那年,他才剛以七十八歲的高齡去世不久。招待我的神經學家在地方醫學中心工作,他談論起這著—這些作品是每個策展人和博物館都迫不及待想要收藏的,而它們居然是由一個飽受阿茲海默症侵擾的患者所創作的。我跟招待我的人分享這個觀察,他們看起來跟我一樣有所疑問。
9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