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新版序
寫書是少數幾個能提供我收入的的苦差事之一 ,直到《山丘上的修道院》出版後,我竟感到「書」也可作為一種藝術表達形式,它讓我享受到創作般的樂趣、挑戰與成就感。
這本書問世後,我沿用同樣的創作模式陸續發表了《公東的教堂》、《臺南
家》、《野台戲》等圖文並茂的書籍,我從選題、拍攝書寫、編輯,甚至設計行銷都全程參與,在出版不景氣的今日,能如此盡情發揮的去創作一本書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奢侈與幸福。而《山丘上的修道院》在發行了簡體字及日、韓文版的整整六年後,由時報文化重新出版發行,內心除了感恩卻也不免感到一絲絲的惶惑,因為這還未成氣候的創作模式在平面出版嚴重萎縮的大環境中已再度受到考驗。
然而我並未感到害怕,因為在出版這本書的前些年,我的人生因為網路興起而全面陷入瓶頸,法國拉圖雷特修道院卻在這困頓時刻邀請我去駐院創作,更讓我忐忑徬徨。進退維谷之際,我卻意外獲得一套廠商提供的先進的數位全片幅相機。為回饋贊助者一些使用心得影像 ,我對邀請單位言明不接受駐院創作,但想先做評估,而於次年春天來到位於法國里昂近郊的修道院。短暫駐留,在意外發現與喜歡上本書真正主角──艾倫.考提耶神父故事的五個多月後,我接受了拉圖雷特修院的駐院創作邀請,再度前來里昂,也允諾會以修道院為題創作一本書!
然而距這書出版卻是在我告別修道院兩年多以後的事了。這本書的影像雖很早就已編輯成型,但文字內容始終無法聚焦且多次被我棄置一旁,膠著期間,還冒出一段位於臺東、公東高工裡的教堂插曲!當我在公東校園裡驚見這座深受科比意美學影響、臺灣戰後的第二座現代建築時,內心深受震撼,更懊惱手邊仍有本關於這建築祖師爺的書籍遲遲無法完成。而日後當《公東的教堂》也完成發表時,我竟有種關於山丘上修道院的一切是為拍寫「公東教堂」做準備的反思,我幾乎敢直言,若沒有拉圖雷特修道院的因緣際會,絕不會有日後叫好又叫座的《公東的教堂》。
人生是不是真的有張已畫好卻有待我們實現的藍圖?我不敢貿然下定論,但若當初因現實困頓而逃避掉拉圖雷特修道院的駐院邀請,我不可能再有日後的創作產生,甚至連年輕時就獻身的攝影志業也可能跟著徹底停擺。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