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初入職場就想追求高薪?
曉秋在臉書上跟我抱怨,說她的薪水還不如街上賣紅豆餅大哥的收入。她還跟我算了一筆那個大哥的「帳」:
根據晚上的客流量,平均一個小時就有十個顧客,一天出攤四次,以每次三小時來算,那麼,每天就有一百二十個人來買他的紅豆餅。一個紅豆餅是十五元,一天的收入是一千八百元,一個月下來,他的收入就超過五萬元。
說罷,曉秋拍了她這個月的薪資單傳給我,實發那欄是用紅色線條標註的,我看數字是兩萬多元。
曉秋說:「妳看看,我讀了那麼多年的書,拼死拼活地考上大學,過了英檢高級─我英語說得比他好,電腦懂得比他多,可為啥他月收入超過五萬,我就只能拿到他的一半不到呢?早知道這樣,我還不如辭職去賣紅豆餅呢。」
我便問了她三句話:
1. 你能每天五點就起床準備食材嗎?
2. 你能忍受寒冬臘月和酷暑炎夏在室外站十二小時嗎?
3. 你確定你做的紅豆餅一定就比他做的好吃嗎?
曉秋在那邊停頓了一會兒,回覆了兩個字:不能。
事實上,我可以理解曉秋的心情,畢竟我也是從那個階段走過來的。大學畢業後剛開始找工作時,我也是職場菜鳥,履歷表上的工作一欄,素淨得好像一位未施粉黛的醜女孩。
那時,我們沒資格和公司談報酬,甲方給我們多少,我們就拿多少─即便少得只夠支付房租,也必須接受。
套用經濟學上的理論,如今的職場可是買家市場。作為賣家,我們只能用心挖掘和經營自身的潛質,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盡心盡力地服務好買家,進而從新賣家一步步攀升為皇冠賣家。
現在的曉秋就是新賣家。剛找到工作的時候,她也是欣喜萬分;領到第一個月的薪水時,她還很興奮地請我吃了一頓。當時因為盛情難卻,我於是狠狠地削了她一頓麻辣火鍋。
曉秋在臉書上跟我抱怨,是在她轉為正職後的第三個月。
職場的新鮮感在悄然退卻,對她而言,現在的工作枯燥、乏味,沒有技術可言,每天在椅子上坐八到十小時,搞得她看到那張椅子就怕。她說,自己最期待的就是年節假日和每個月發薪水的那一天,但每一次都會讓她失望。
她的失望,源於她認為自己的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