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6/7
請來CEO,我想,這公司應該沒什麼事兒了,我就跟朋友們遊山玩水去了。他呢,就看著股價、看著預算來運營這個企業。時間一長,企業缺乏活力,暮氣沉沉。有的管理者有技巧,但是他們缺乏對這個企業長遠的規畫和理解,缺乏背後的人文精神。後來,我只能重新回到CEO位置上,堅決改正我自己犯下的錯誤。那段時間非常辛苦,是以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為代價的。
實際上,像華住這樣的企業是兩種人都需要的。一種是像我這樣的企業家、創造者、攪局者—一個領導者。我本身是個很感性的人,帶一點藝術氣質,是非常隨性的那種領導者。第二種,是專業的管理者,像張敏就是非常好的一個例子。她受過正規的訓練,有大企業的管理經驗,人極其聰明,也熱愛這個企業,有情感在裡面。
這樣,她就和我在情感和理想這兩個層面,找到了共通點。在技能上面,她有非常好的訓練,我們彼此之間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互補。但如果像原先那樣,我把事情全部交給管理型的人,這個企業不足以也沒有辦法去迎接挑戰,會被時代很快地淘汰。
我的至暗時刻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也曾有過如「至暗時刻」一般的危機。
第一次是在我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以前家裡條件不好,到了上海上學,每天飯也吃不飽,晚上還得去自修,學習很辛苦。我覺得自己是個行屍走肉。所有的行程都是由外界安排好的。上課、吃飯、自修、睡覺,做這些事情,沒有我的自由意志在。我就想,我到底在幹什麼?我憑什麼過著這樣的生活?可是我找不到理由。
當時的我,跟周邊的環境也很難相融,也找不到自我。那大概是我第一次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人為什麼會活著」這樣的問題。
也是帶著這些困惑,我閱讀了大量哲學、文學書籍。現在看來,苦難會讓一個人追求靈性上的東西。宗教也是這樣,很多人都是在經歷了苦難之後,去宗教中尋找安慰。大學時期最終思考的結果,是人生無所謂「意義」:本體無法界定自身的意義,人生只有過程,只有經歷;對本體而言,無所謂意義。這個思考的結果,讓我覺得釋然。
我的第二次危機,是在如家經歷的。
二○○四年底,董事會尋找職業經理人進入如家,而作為如家創始人的我,離開了。當時一個董事說我是草根出身,管不好公司,公司現在要找職業經理人,需要受過西方教育的人。
共
7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