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5/10
高句麗在北魏邊境上的戍卒和戍將,大多數都是具有高度自治的、半獨立的渠帥,有很多都是燕國來的逃人。他們對滅亡自己祖國的北魏人顯然是抱有極大的仇恨,在得到一點點支援的情況下,就可以施展靈活的戰術不斷騷擾魏人。而魏人越過燕山山脈進入遼西,正如後來隋煬帝和唐太宗的事蹟所證實的那樣,在沒有海運和大運河支援的情況下,龐大的人力物力在遼西走廊這條狹窄的山脈地帶是很難展開的,因此東亞帝國沒有辦法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勢。而高句麗人這種靈活的作戰方式,反而顯示出了強韌的生命力。東亞的帝國能夠採取的最好戰術就只能是,作一次大的動員,集中巨大的軍事力量,然後出塞,進攻高句麗首都丸都城。有幾次帝國軍隊就把丸都給攻陷了,迫使國王和他的大臣逃散。但是帝國軍隊不能久守,很快又得撤退,撤退以後的戰線又會慢慢恢復到之前那樣。而這樣的大規模遠征,例如隋煬帝和唐太宗的遠征,是不能夠經常執行的。執行了一次以後,幾十年之內帝國的元氣都恢復不了。在這期間,邊界的形勢又會有利於高句麗人──後者憑藉它的封建式的渠帥,以蠶食的方式,一點點地把他們在大規模會戰中失去的土地重新收復。
在這個過程當中,高句麗的王權得以一次又一次地加強。可以說,丸都的兩次陷落對它來說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毌丘儉第一次攻陷丸都以前,沒有理由認為,高句麗的王權能比得上日本古墳時代勢力最強大的豪族。但是,丸都城的重建反而給高句麗國王以更大的權力。丸都第二次遭到襲擊的時候,高句麗國王的動員能力已經明顯比第一次受攻擊時強得多。大概在第一次丸都城焚毀並被重建的過程當中,高句麗的各豪族得到了深刻教訓,願意賦予他們的國王更大的權力了。原先的丸都城只不過是各豪族分治的小城市,而重新建立的丸都城就是由國王建立起來的直屬領地;而國王為了修築這些直屬領地的防禦工事和技術裝備,已經獲得了向周圍的豪族徵收相當大一筆貢賦的權力。可以說,高句麗王權的強大,一開始就是跟軍部的權力結合在一起的。最後軍部的權力架空甚至顛覆了高句麗王室,也跟這個演化的過程息息相關──由於沒有軍部就沒有強大的高句麗王國,所以高句麗王室最後落得如此下場,大概也是不可避免的。
共
10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