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6 /7
你可能想半天,好像真的答不出來有什麼黑人游泳名將?其實是有的,瓊斯(Cullen Jones)還在北京和倫敦奧運拿下過兩金兩銀的成績,曼紐(Simone Manuel)更在里約拿下一百公尺自由式與4X100接力的雙料金牌。可是為什麼我們、甚至美國人自己都存在「黑人不會游泳」的刻板印象?或許是二○○○年雪梨奧運,來自赤道幾內亞的姆薩巴尼(Eric Moussambani)在游泳池裡的掙扎太讓人印象深刻,或許是「黑人怕冷」、「他們骨頭比較重」這種不知道哪裡來的道聽塗說,都可能讓我們產生這種刻板印象。 然而,根據美國蒙大拿大學威爾茲(Jeff Wiltse)教授的《競爭的水域:美國游泳池的社會史》(Contested Waters: A Social History of Swimming Pools in America)一書,美國黑人之所以遠離水畔,一方面私人游泳池仍是富有的象徵,讓中低收入者難以接近,即便是公共游泳池,在一九五○、六○年間種族隔離的年代,黑人根本無從進入;加上種族隔離與歧視的陰影仍深深烙印在美國黑人之中,使得不會游泳,成為黑人自我實現的預言。 我們關注美國的職業運動,不論是棒球、美式足球或是籃球,一直被灌輸一種想法:黑人主宰運動場,想必因為是天生的練武奇才,但是白人、黃種人如果在運動場上成功,多半被歸因為苦練。這麼說來,如果我們真的相信黑人的體能有先天優勢,那麼沒有理由這樣的優勢卻無法轉化到游泳池裡啊?再者,就算是不同人種之間的先天條件真的有所差異好了,黑人之所以沒有在游泳池中有著像其他運動項目的表現,那是後天的社會條件強化了這樣的差異。 一些錯誤的刻板印象,在美國已漸漸被越來越多運動社會學的研究釐清,但是當我在電視的NBA轉播中聽到這麼一段評論時,卻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只要現在還在場上的白人球員,代表他的腦筋都非常好,或許他的體能並不是那麼勁爆,可是他處理球絕對都比一般黑人球員來得細膩,因為黑人球員大部分覺得只要我跳起來了,只要我啟動了,就沒有人守得住我。 上面這一段話,如果發生在美國,那麼這球評的飯碗大概很難保得住,但這段摘自國內黃蜂與七六人之戰的轉播,在國內卻可能少有人覺得有什麼問題,甚至PTT的熱門live文中,也只有一位鄉民推文「主播跟球評這言論是在拐彎罵黑人笨嗎?」
共
7 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1 2 3 4 5 6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