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2/2
愛因斯坦舉了一個巧妙的比喻:「就像你坐在一位漂亮姑娘的身邊一小時,覺得只像過了一分鐘;但是如果你緊挨著一個火爐,雖然只坐一分鐘,卻覺得像是過了一個小時之久,這就是『相對論』。」
到底是一個小時,還是一分鐘?其實外境的好壞優劣,取決於我們的好惡之心。所以憨山大師才會說:「逐境心生,隨情動念;心境兩忘,物我無辨。物無妍醜,由我是非;我心不起,彼物何為?」
無論境遇如何,只要心美,外境自美;只要心慈,外境自柔;只要心境單純,外境自然淳樸;只要心中有佛,處處都是淨土。
有弟子問趙州禪師:「百年之後,禪師要到何處?」禪師不假思索:「到地獄裡去。」日本坦山禪師臨終前,昭告大眾:「拙僧即刻臨終,特此通知。」對於生死,禪師都有自己作主的大氣魄,我們是否有將人生交由自己掌握的決心呢?
泡沫山的故事
有一座靠近大海的森林,聚集了五百隻猿猴,大夥在森林裡過得非常快樂。
有一天,幾隻猴子來到海邊,遠遠望著一座由海水泡沫所聚集起來的山。
猴子想,我們光是住在這座森林裡,應該出去外面看看,這山真像花果山,一定很好玩。
可是想歸想,大家都不敢嘗試到這座山上去。
後來,有一隻高壯的猴子說:「我先去看一看。」
隨即,勇敢地跳到泡沫山裡。
猴子跳下去後,久久都沒上來,其他的猴子很奇怪:
「大概太好玩了,玩得都不曉得回來告訴我們。如果只讓牠一個人享受,這個划不來,乾脆我們大家一起去。」
於是大家就相繼跳進泡沫山裡,全給海水淹死了。
世間的有情眾生,就如遙望泡沫山的猴子,社會上的五欲六塵,就像是一個虛幻的泡沫山,令有情眾生痴迷嚮往,然後像飛蛾投火般,不顧一切衝進去,最終讓燈紅酒綠所淹沒了。
社會的欲海,人投進去後往往不知道出來,只有愈沉淪愈深。所以青年朋友們,必須要有智慧的長者引導、開示,什麼地方是危險的不能去,什麼事情是不智之舉犯不得,要有明辨善惡是非的能力。
五百隻猿猴,安分地待在森林裡多好,由於好奇心的驅使,紛紛跳入泡沫山裡,就像青少年吸毒,因為好奇一試,就此沉迷於毒海,實在可悲。還望現代青年謹慎每一步,切莫一失足,成千古憾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