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教養如何代代相傳
 
在臨床工作中曾遇到一對母子,發現孩子在課程互動中用獎勵的方式,很容易增加孩子的正向行為,母親也上了好幾堂關於親子教養的課程,包括如何適當給孩子獎勵來增加孩子的正向行為,但孩子在家中行為問題仍不見改善。後來與母親長談後,才緩緩道出她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被獎勵過,所以她不知道要如何給孩子獎勵。
 
家庭是我們第一個學習的場域,我們從家庭互動中學習許多價值觀、面對問題及處理情緒的方式,當我們從原生家庭中獨立,我們從家庭以外的地方學習到更多生活適應的方式。若在我們養兒育女之前,沒有做充分的準備,包括事前的生育規劃、準備適當的生育環境、及針對孩子特質的教養方式……等,面對突如其來的新生命及教養難題,我們會直覺的採用過去的被教養經驗來因應,甚至會忽略思考這個被教養的經驗帶來的感覺是好是壞。例如在打罵、吼叫環境下成長的成人,雖然知道這種方式很少能讓自己知道錯在哪裡,或怎麼修正行為,也常感受到無助、不知所措,但當面對不守規矩、哭鬧的孩子時,仍會傾向使用童年被對待的方式處理,或許是情緒狀態驅使,更多是別無他法。
 
※我不想要變成像我爸媽一樣的父母
 
許多人在成為父母之後,通常都會這樣的期許自己!但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改變呢?
 
1.了解自己與父母的不同
 
教養的的方式會因應時代環境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在父母那一輩可能是個大家庭、農村、眷村,街頭巷尾的親朋好友共同教養全村的小孩,父母或許忙於工作,孩子可能不止兩、三個,適合於上個世代的教養方式,不見得同樣適用於這個世代,例如上個世代父母可能可以很安心的將孩子託管給街頭的鄰居王媽媽家;也放心在沒有大人陪伴下,兩、三個手足結伴上學或溪邊戲水。但在這個世代,隔壁鄰居姓李、姓陳都搞不清楚,對孩子有耐心又細心的王媽媽更是可遇不可求。
 
父母的教養選擇通常與大環境有關連,其所承受的壓力及面對的難題也不同於這個世代,當我們可以覺察自己與父母的不同,了解過去被對待的教養方式是基於父母及環境的需求,我們就有機會思考過去的教養方式是否也適用於當下,而有所調整及改變。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