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購書節
內容連載 頁數 2/3
另一種早期的思想控制手法是「假裝」。最早指出假裝的重要性的是《君王論》(The Prince)作者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馬基維利表示君主不需要具備真正的信義與誠實,重點是假裝具備這些特質,並讓對方相信。假裝成最值得信任的對象,贏取信任,之後誘導對方聽命行事就簡單得多。這些都是不分時代的常用手段。
 
如同前文所述,假裝的能力是社會化大腦的基礎。社會化大腦又稱為馬基維利智能。馬基維利智能優秀的人藉由巧妙的假裝行為,獲得對方信任,逐漸影響其思考與行動。
 
普林斯頓大學的學者傑克.維儂(Jack Vernon),曾用膠囊艙進行一項實驗。他讓受試者挑選聆聽三十分鐘關於基督教的無趣錄音帶,或者持續播放內容引人入勝的回教相關錄音帶。大多數的受試者都選擇後者。等到走出膠囊艙時,他們都對回教抱持好感。
 
實驗結果代表人類的大腦需要適量的刺激,方能正常運作。刺激可以換成資訊,資訊量過多或過少,都會造成大腦無法發揮正常功能。因此處於接收資訊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大腦會吸收所有接收到的資訊,就算是原本難以接受的信念,也會放棄抵抗,自動吸收。新的信念徹底滲透至心靈深處,甚至顛覆原本的想法,這正是洗腦的原理。
 
洗腦還可以利用並剝奪資訊或感覺完全相反的原理,也就是持續刺激和給予過多資訊。大腦不斷接受過多資訊,會逐漸失去自我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就算剛開始強烈反抗,反抗程度也會隨著持續接收相同訊息而日漸下降。當資訊過量,大腦漸漸無法判斷是對是錯,轉為被動接受。現代人處於孤獨是理所當然的環境,又日日夜夜接受來自媒體的大量訊息,等於同時面對感覺剝奪和資訊過剩的危險。
 
閾下刺激
 
思想控制史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發現「閾下刺激」(subliminal stimuli)與發展出活用的手法。一九五七年一名名為維凱里(James McDonald Vicary)的市調專家召集五十名記者,舉辦盛大的記者會,播放混入閾下刺激影像的電影,同時公布閾下刺激的效果。維凱里的實驗是在電影《郊遊》中混入瞬間出現「吃爆米花」與「喝可樂」等命令句,並調查觀眾看到字句所受到的影響。爆米花和可樂的營業額分別因此成長了五七.七%和一八.一%。他是第一個以「閾下」一詞說明這種手法的人。
3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