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2/8
另一個經常聽到的憂慮是,如果你跟不上別人家長的作法,你的孩子就會變成局外人。這種情況以兩種形式出現:知道什麼東西成為下一種科技潮流,以及科技產品的購置。一旦你孩子的某個同學擁有新裝置或應用程式,你那正念三年級的小孩就會覺得他也「需要」。這或許讓你想起小時候想擁有一個酷炫便當盒或一雙明牌運動鞋的衝動。差別在於,採購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裝置或平板電腦,是一項更重大的決定,它讓一整個世界向你的孩子敞開。你應該斟酌你的孩子是否已經做好準備。
購買某項科技裝置通常在家庭財力所及的範圍內,但它能做的事——連接電子郵件或瀏覽網路,並非家長希望孩子接觸到或沉迷其中的事。當孩子長大到某個年紀,要判斷是否購買或延遲購買這些科技裝置,都是件讓人頭痛的事。如果孩子的多數同儕都有手機,而且透過手機進行社交互動,那麼變通方案對你來說可能費事又費時(例如,你得請別的孩子將訊息傳到你的手機,讓你孩子可以參與)。
然而,如果你要買一支手機給孩子,也可能傷透腦筋,因為你原本預期這支手機是用來講電話的。承認吧,要教養一個成長在數位時代的國中生,非常耗費心力。
家長們經常與我分享的擔憂是,小孩子長得太快了!或許你不希望你的孩子在短時
間內突然變成一個小大人。老實說,社群媒體和訊息流通,使得孩子暴露在多元的影響之下。另一方面,年幼(九至十歲)孩子傾向於在電腦和手機上做些「小孩子會做的事」,可能是跟著流行替洋娃娃穿衣和脫衣,或在洗手間拍攝馬桶的「事後」照。我們不應該指望一個九歲孩子會表現得很成熟,因此,當老師家長被這些行為所驚嚇,我會請他們想想孩子離線時的表現,是否也一樣不成熟——孩子畢竟是孩子,高科技無法改變這一點。
當你考慮採取作法來督導孩子的科技接觸,請專注於示範深思熟慮的使用、創造不插電時機,以及教導孩子彌補錯誤的方法。當孩子透過遊戲、群組或社群網站與同儕進行互動,身為家長,我們往往太過專注於預防壞事會發生,而忘了應該積極示範怎樣糾正問題。然而,問題總是不可避免,許多數位安全專家說,修補數位疏失就像設法將牙膏擠回牙膏管裡——熬過小孩學步的年頭,你大概也明白,牙膏不可能「回到管子裡」,但它確實需要清理!
共
8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