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6
為什麼提問?

我是提問專家(questionologist)。

看到這頭銜,你可能會問:真有這東西嗎?幾年前我就問了自己這麼個問題。然後我做了一些研究,從字根-ologist(專家)著手,結果出現了數百種不同類型的「專家」、「學者」(-ologists),從蜱蟎學家(acarologist,研究蜱蟲與疥蟲的專家)到動物學家,不一而足。但是從字首Q尋找,卻找不到questionologist這個字。

於是我心裡就想,為什麼沒有收錄questionologist這個字?研究提問難道不是和研究蜱蟎一樣都值得自成一個類目嗎?

我的疑問從「為什麼不」進化到「如果……會怎樣?」的階段。如果我稱自己是提問專家,會怎樣?

我還真這麼做了,在《紐約時報》的專欄,以及其他地方,我都冠上這個頭銜。結果出乎我的意料,沒有人質疑或反問。

自此我就一直使用提問專家這個頭銜,包括訪問企業(不乏財星雜誌500大企業)、政府機構(如美國航太總署等)、校園(從小學乃至大學)等。

我也受邀參加各行各業舉辦的聚會,有農民、會計師、藝術家、科學家、軍人、選戰操盤手、好萊塢經紀人、丹麥製藥公司主管、澳洲教師等。似乎不分行業,大家都對提問有了興趣。

也應當如此。當我們面臨吃力的工作、高壓的生活,只要肯花些時間與精力提問,有助於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更有成效的行動方案。但是問題一定要問對,問到能直逼難處的核心,或是能讓我們以全新的角度看待老問題。

本書納入了許多這類問題,共200多個,涵蓋所有日常,從擺脫事業窠臼,乃至鞏固人際關係,包羅萬象。

本書重點是在正確的時間提出有深度的問題,以便在關鍵時刻做出最好的選擇。本書鎖定的對象是思想家、創作人士、解決問題的專家、決策者。儘管市面上提供「現成答案」的書籍多如牛毛,諸如「解決問題四部曲,只要透過四個字母,就可記得牢牢牢。」但本書另闢蹊徑,完全不走給答案的路線。本書建議大家必須找出自己的方法與答案,因應各自在職場與生活裡面臨的挑戰與難題。我們有一套可任憑我們支配的與生俱來工具,協助我們思考並「殺出」重圍,找到通往更好結果的路徑。這個工具就是虛心提問。

我從數年前才開始肯定問問題的價值,當時我在報社擔任記者。對我(以及對多數文字記者而言),問題問得好、問得尖銳,猶如一把鏟子,可以挖出故事的部分真相。多年下來,我習慣把提問看成是,從別人口裡得到消息與資訊的管道。我深信律師、民調專家、精神病醫師等「專業提問者」,也同樣是這麼看待提問。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