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週年慶(止)
內容連載 頁數 4/5

只是,他的不近人情,卻勒得我喘不過氣。每次我轉過身,似乎就會來個奧馬杜先生無所不用其極,要我勻出時間與精力給他。我希望幫助他,但他堅持要我把他放在第一位,實在耗掉我許多心力。我的職業要求我以病人的需求為優先,這我心甘情願接受,但他沒完沒了的要求,讓我築起圍牆,最終積怨憤恨,再也聽不進他的隻字片語,只忙著反抗他強加的要求。我耗費太多力氣拉起警戒線,結果聽不見他哀苦求救;他每次的無禮行為,其實就是求救訊號,就是宣告恐懼與脆弱,但我聯想不到。
 
病人說的與醫師聽見的,往往成了兩回事
 
儘管現代醫學有各式精密的診斷工具,醫師與病人間的對話仍是主要的診斷工具。就連皮膚科這類以視覺診斷為基礎的科別、外科這類以醫療處置為主的科別,病人描述病情,並由醫師詢問,仍是正確診斷的關鍵。
 
現今科技如此先進,從某些方面而言,病醫之間的一問一答,似乎不合時宜。科幻電影預言,透過手持式機器檢查病人身體,就能得出診斷;確實許多診斷是仰賴磁振造影、正子斷層造影、或是高階的電腦斷層等技術,不過,病人與醫師之間簡單的交談,仍貴為醫療診斷的基石。病人告訴醫師的事情構成了第一手資料,主導了診斷、臨床決策與治療計畫。
 
然而,病人說的與醫師聽見的,往往成了兩回事。奧馬杜先生要告訴我的事情,和我聽見的並不相同。情緒、失落、盤算、絕望,太多層次交相疊映,所以我們幾可說是處在天差地遠的對話段子裡。
 
病人很常抱怨這點,覺得醫師沒真的聆聽,沒聽見他們想表達的事情。許多病人離開診間,帶著灰心落寞而去。不過,有些病人只是單純不滿意,許多病人卻遭到誤診,或受到不當處置。
 
要將病人的話一片片拼湊起來,醫師同樣也傷腦筋,尤其面對複雜費解的症狀,常感到挫折沮喪。醫學日益複雜,疾病愈趨繁複,病人說的與醫師聽的,兩者差距益發明顯,而醫師說的與病人聽的,差距亦愈大。我撰寫本書,是為了檢視病人與醫師間的互動,探究故事如何從一方橫越至另一方。
5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