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一章  概論

有一天,在加州柏克萊的跨文化倫理學課堂上,我的一位學生要求在下課時打電話到海地(Haiti)去;他正面對一樁危機事件,必須馬上做個決定。上課後他回到教室,跟大家分享了他的故事。原來「詹姆士」是某一基督教發展機構的募款人,該機構為世界上三分之二國家的本土基督教機構,提供所需的經費與物資。

詹姆士已經組了一隊醫生、護士及其他專業醫療人員,要到海地去幾個星期,在那裡設立鄉村診所。對那些極端貧困的人而言,醫療需要相當迫切,而診所的設立會帶來很大幫助,甚至可以救人性命。這批專業人員是一群甘心奉獻時間、金錢的基督徒,一切安排皆透過當地教會來辦理。而為這二十五人所訂,好幾千美元不能退費的機票,也已經買妥了;另外價值數千美元的醫療物品,也早已在幾個月前海運到了海地,這批人員已準備在這個週末搭機出發。

問題是,那批醫療物品已經在海關停留了好幾星期。海地方面的主要接洽人,也是一位牧師,說海關人員正等著一筆賄賂金。雖然這事已經申訴到高級官員那裡,卻仍於事無補。由於事關重大,時限逼近,這位牧師催促詹姆士儘快批下一筆款項,否則沒有了醫療物品,診所也開不成,許多工夫都要白費,一切將功虧一簣。

但是如果詹姆士批下賄賂金,他的良心怎麼過得去?參與在貪污行為中,不就損害了機構的信用,進而牴觸了福音的誠信本質?「紅包」到底該不該給?給哪些人?

旁人可以提供意見,但是詹姆士必須在幾小時內作成決定;他該怎麼辦?

價值觀之衝突

當我們的價值觀和另一文化的價值觀不一致時,我們該如何應付?本書探討我們所相信的事,如何在生活實踐上顯示出它的意義來;換句話說,就是以其行知其人。本書收集了像詹姆士和海地海關之類的道德衝突下的真人真事。這些故事顯示出,當人們浸透在另一文化裡,會面對價值觀衝突的核心問題。當道德左右為難的現象以故事情節出現時,會比以抽象的理論呈現更難處理。如果我問:「基督徒該不該賄賂?」回答「不可以」會比詹姆士要做的決定容易多了。這些故事很接近事實真相,善惡是如此真實,一點也不抽象,而抽象理論缺乏一些促使人做道德抉擇的具體細節。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