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中篇 政治革命及黨派分野
唐代政治革命依其發源根據地之性質為區別,則有中央政治革命輿地方政治革命二類。何以安史之亂以前地方政治革命均不能成功,且無多影響?而中央政治革命亦何以有成功與失敗?又唐代皇位之繼承常不固定,當新舊君主接續之交往往有宮廷革命,其原因為何?及外廷士大夫黨派若牛李等黨究如何發生?其分野之界線何在?斯皆前人所未顯言而今此篇所欲討論者也。
上篇言宇文泰以「關中本位政策」創建霸業,隋唐因之,遂混一中國,為極盛之世。《陸宣公奏議‧壹‧論關中事宜狀》(參《新唐書‧壹伍柒‧陸蟄傳》、《通鑒》貳貳捌建中四年八月條》)云:
太宗文皇帝既定大業,萬方底乂,猶務戎備,不忘慮危,列置府兵,分置禁衛,大凡諸府八百餘所,而在關中者殆五百焉,舉天下不敵關中,則居重馭輕之意明矣。承平既久,武備寢微,雖府衛具存,而卒乘罕習,故祿山竊倒持之柄,乘外重之資,一舉滔天,兩京不守。
寅恪案:陸敬輿所言唐代內外輕重之形勢與政治之關係固甚確切,但唐人論事多追頌其祖宗創制之美,此不獨臣下立言之體宜然,實亦由於府兵制度之起原及其發展頗有誤會所致。蓋府兵制為宇文泰當日「關中本位政策」中最要之一端,此政策之實情自唐初以降已不復為世人所知,如李繁之《鄴侯家傳》為唐人論府兵制主要之書,其間多所未諦,他更無論矣,此事已於拙著《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兵制》章詳言之,茲可不論。然可由宣公之言推定其在「關中本位政策」猶未完全破壞以前凡操持關中主權之政府即可以宰制全國,故政治革命只有中央政治革命可以成功,地方革命則無論如何名正言順,終歸失敗,此點可以解釋尉遲迥、徐敬業所以失敗,隋文帝、武則天所以成功,與夫隋煬帝遠遊江左,所以卒喪邦家,唐高祖速據關中,所以獨成帝業。迨玄宗之世,「關中本位政策」完全改變,所以地方政治革命始能成功,而唐室之衰亡寶由於地方政治革命之安、史、龐勳、黃巢等之起事,及黃巢部將朱溫之篡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