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6/8
小學四年級剛搬到台北的時候,我家樓下是一家茶葉行,他們總是挑在深夜茶行打烊以後開始烘茶,只要一開烘茶葉的滾筒機器,整夜全棟公寓就有繚繞不去的茶香。所以對我來說,焙一大麻布袋的茶應該就像烘衣服那樣,頂多就是幾個鐘頭的事。
一般來說,茶葉從浪菁(攪拌)到殺菁(停止發酵)的過程就是一次,但是在高老師手上,卻要經過四、五次,攪拌茶葉後,殘存在竹篩裡不夠完美的小茶葉末,他都一片片小心翼翼特地去溪邊用天然的山泉水洗淨來挑揀。還有,一般茶焙火就只焙兩次,但是高定石的東方美人茶,則至少要焙六次,所以每一片茶葉都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這還不算,為了要成為老茶,至少得好好保存個二十年。
早在兩個月前,克里斯多夫就叮囑我,去野放茶園找高老師這一天,不能安排其他的事情,因為我們不知道這茶會喝多久,當時我完全無法理解。現在我慢慢體會到,讓這座野放茶園變得彌足珍貴的,其實不是自然農法,也不是珍奇的茶樹品種,甚至不是僧人般的茶園主人,而是「時間」。
也是時間,讓原本傳統的茶園,在二、三十年後,終於變成如今野放的有機風景。
我們總想填滿空白
我們上了二樓,傳統鄉下老屋的灶房,突然像電影布景那般搖身一變,成了極為雅緻的茶房。高老師說是食養山房的主人林炳輝蓋給他的,我突然有種到了京都深山間茶屋的錯覺。
我們緩緩坐定之後,他先閉目靜坐,誦了一會兒經之後,才開始泡茶。
他從低溫開始泡。他在水開後先將水溫降至攝氏八十度左右,才沖泡茶碗內的文山包種茶。
「溫度太燙的熱水泡茶,喝不到這樣細、緻、稠、雅、潤的茶湯。」高老師解釋。
茶水滾開後,等降溫到八十度才開始泡,泡的過程也慢,到終於倒進我面前的骨瓷杯,可以入口時,茶湯已經降到攝氏四、五十度,等這一杯茶的時間,已經過了將近十分鐘。但是等待是值得的,茶湯不燙口且香氣溫潤,連我這不懂茶的外行人,都喝得出那一股溫柔清甜的上好滋味。
高定石泡茶的節奏很慢,舉手投足慢得像日本古典的能劇。通常在台灣喝工夫茶,只要客人的茶杯一空,主人就會立刻斟滿,但是他卻沒有這麼做。
「要留白,茶才會跟你說話。」高老師解釋。
共
8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