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6
輯一戀物宣言

【當瀟灑多聞的玩家,而不只是買家】

 
作家彼得.梅爾(Peter Mayle)大名鼎鼎的作品《山居歲月》(A Year in Provence),為少女時期的我勾勒了一幅美好歐洲鄉村生活畫面。如同世界各地的讀者一樣,自此之後我對普羅旺斯有了期待,作家在鄉下農莊裡完成一本又一本書這樣的浪漫場景,是我心中地位崇高的夢想;而他的另一本大作《關於品味》(Acquired Tastes),談的是梅爾自己——一個前紐約廣告人,在曼哈頓裡見識享受過的好東西,魚子醬、黑松露、訂製皮鞋、喀什米爾毛衣……那些富豪們生活裡的細節,吃穿飲食皆昂貴有理;中文版二〇〇六年出版時,對當時自以為已經是大人的我而言,就像是一份武功祕笈,讓我看見歐美講究人士之生活細節,對品味的理解提升更高一層次。
 
在我們一面以東洋流行品味為指標的環境下,《關於品味》裡幽默又鉅細靡遺的描述,某種程度來說,在我心裡種下了種子,覺得自己要不成為書裡的品味人士,要不就跟彼得.梅爾一樣,很會寫品味。
 
●品味、品牌與風格
 
在二〇一二年正式來到柏林之前,我是時尚雜誌的資深編輯,十多年的工作間,環繞著名人、設計師、時裝美容、美食與美酒。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說的是美國同業的生活,台灣因為設計時尚產業規模小得多,時裝雜誌的影響力自然無法與美國相比,電影劇情也帶有好萊塢式的誇張,但好些片段還是讓我感到心有戚戚焉。據說好幾位同事在電影院裡看得狠狠地哭了起來(雖然這算是部喜劇片),對電影裡的辛酸嘲諷感到強烈共鳴。
 
要符合名片上的頭銜,時尚雜誌編輯們的行頭也不能太過寒酸,時尚圈可是最以貌取人的產業啊——所有的人都知道,《穿著Prada的惡魔》裡的菜鳥助理起初就是受盡嘲笑的;於是,同事們身上穿的用的,除了一些來自廠商的公關禮物,自己添購的奢侈品也會占掉薪水的好大一部分。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