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5
序言 活用跨領域的心智模式,成為超級思維者
每天早晨,當我們的孩子出門去學校或是去露營後,我們會一起去散步,聊一聊生活、事業和目前的狀況。我們討論的主題雖然很廣泛,卻經常發現共同的思路,也就是幫助我們解釋、預測,或是處理看似毫不相關但反覆出現的概念。從比較熟悉的概念,例如機會成本和慣性,到比較晦澀的概念,像是葛哈德法則(Goodhart’s law)和管制俘虜(regulatory capture),我們將在後面章節解釋這些重要的概念。
這些反覆出現的概念稱為「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一旦熟悉它們之後,就可以很快地運用它們創造一個情境的心智圖像。在這本書裡,當我們介紹主要的心智模式時,將以粗體字呈現(如心智模式),強調模式名稱裡的詞語,還有常見的相關概念和慣用語則改換黑體字呈現(如心智)。
這些模式雖然很有用,但即便是在大學裡,大部分的概念也通常不會教。我們從正規教育中挑選出一些概念(我們兩人都在麻省理工學院[MIT]拿到大學和研究所學位),但大多數都是我們自己從閱讀、會話和經驗裡學習而來。
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早一點就學會這些概念,因為它們不只是幫助我們更了解周遭發生的事,也讓我們在生活中的所有領域成為更有效率的決策者。雖然我們不能回到過去,去教導年輕的自己這些概念,但是我們可以提供這個指南給其他人和我們的小孩。這是我們寫本書的主要動機。
物理學的一個好用的心智模式例子就是「臨界質量」(critical mass)概念,臨界質量指的是,核材料的質量需要創造出一個臨界狀態,核子連鎖反應才可能發生。臨界質量是發展原子彈的重要心智模式。
和物理學一樣,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的一套心智模式,讓各領域的人經由課程、師徒制和第一手經驗中學習。不過,其中有些心智模式,有助於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決策、解決問題和尋求真理,它們通常源自於特定的學科(物理學、經濟學等),但其中的隱喻價值卻超越其原始領域。
臨界質量是應用較廣泛的一種心智模式。想法能夠到達臨界質量;集會可以達到臨界質量;在物理學的脈絡之外,臨界質量也有廣泛的運用(我們在第四章將進一步仔細探討臨界質量)。
共
5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