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科學中的偶然】
有時,一點意外、一個偶然的啟發,會引導我們更小心地去看、更深入地去想,最後得到重要的發現和結果。
用通俗的語言來說「微生物」就是微小、肉眼看不見的生物,包括細菌(bacteria)、黴菌(fungus)、病毒(virus)等,但從生物科學專業的觀點來說,微生物的分類、生活方式、數目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都是非常複雜的問題。三、四十億年前,世界上已經有單細胞的微生物了。地球上的微生物,大約是1030那麼多。許多微生物對地球生態環境的平衡,食品和飲料的製造,例如發酵、釀酒,汙水的處理,以及生物技術上的應用,都有正面的功能。我們的身體裡也有許多微生物,大部分都能與人類和平共存,特別對消化系統來說,有幫助消化的功能。但是,許多外來的微生物就是讓我們生病的源頭。
按照歷史記載,遠在西元前數百年起隨著科學文明的進步,科學家從疾病的傳染、食物的腐爛、葡萄變成紅酒、牛奶變成乳酪等現象,推想到微生物的存在,不過直到一六七六年,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在顯微鏡底下觀察到微生物的存在,才正式開啟了一系列相關的發現和研究。
‧疾病
古老的歷史裡,人類以為疾病是在體內自然發生的。差不多一百五十年前,科學家才建立起疾病和外來微生物的關聯性。其中,肺病、破傷風、傷寒、白喉,都是源自細菌入侵;傷風、感冒、天花、愛滋病都是源自病毒入侵;有些呼吸系統和皮膚的疾病則源自黴菌侵擾。
細菌和病毒有若干不同的地方:首先,細菌是一個單細胞,有生活和繁殖能力的生物,它被具有保護功能的細胞壁包起來,不過也有一些細菌經由滲透作用,從體外獲取生活的能量;反過來,病毒沒有單獨生活和繁殖的能力,必須依附在一個「宿主」細胞上才能生長、繁殖(所以在微生物學的分類中有個觀點,不把病毒列在微生物之內),因此當病毒附在人體細胞上時,直接用藥物殺死病毒是相當困難的,因為也會殺死病毒所依附的細胞。
另外,病毒比細菌小了十到一百倍。普通醫學上用的過濾器濾孔很小,可以過濾、隔離細菌,但病毒實在太小,還是可以通過濾孔,所以病毒又被稱為「濾過性病毒」(filterable virus)。一個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就是用來防止新冠病毒COVID-19入侵呼吸道所使用的口罩,不能使用普通的紡織布料,必須使用特殊的布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