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一章    民主的成本:比較基準點

民主建立在「實現平等」的承諾上,卻往往越不過金錢的高牆。我們很容易忘記民主運作是要錢的。價碼不一定很高(也就是說理性集體解決問題是可能的),但當成本分配不均或未能嚴格限制私人獻金的佔比時,整套民主機制就會陷入危機。

作為本書第一章,我們將從法國、英國、德國和美國開始,檢視這幾個國家數十年來選舉支出的演變。有些地區的選舉開銷主要先由候選人支付,選後政府再全額或部分補助。這在單一選區領先者當選制的國家尤其普遍。反觀比例代表制國家,政黨才是競選開銷的支付者,也是公共補助與候選人的中介。資助競選和資助政黨是民主金幣的兩個面,而且就像佩羅(Charles Perrault)童話裡拉金幣的驢子一樣愈生愈多。

然而,讀到本書後面幾章就會明白,重點不在金幣,而在是誰拉的,是政府補助還是私人捐款。競選支出相同而資金來源不同,可能反映出截然相反的民主現實。因為在政治世界裡,就算是驢糞,只要是金子做的,就很難被忽視。而事實證明,私人獻金有時是太重的負荷。

選舉的價碼

民主始於選舉。有什麼比將選票投入票匭更輕鬆簡單的政治表態方式?週日一家大小到投票所排隊投票,感覺再單純不過,完全不受市場邏輯污染。投票所是學習共和的場所,所有公民如你和我都是學生,選擇花一點時間實踐民主,而且只需要滿足一個條件,就是登記為選民。這件事沒有回報,只有參與預計晚上八點結束的民主大拜拜或打開大過了頭的票匭計票的滿足。想當年,你還得家有恆產才能投票呢!

所以,選舉到底是有多花錢?二〇一六年美國參議員當選人平均競選支出超過一千萬美元。法國國民議會代表候選人的平均競選支出遠少於美國,二〇一二年為一萬八千歐元出頭,但當選的幸運兒就躍升至四萬一千歐元。英國和法國一樣設有支出上限,二〇一五年參與普選的候選人平均開銷四千歐元,當選者則提高到一萬歐元。

這就是選舉的實際成本:候選人競選支出加上政黨和利益團體的相關開銷。這些人和團體花錢說服選民的方式包括集會造勢、發傳單、登門遊說與公關宣傳,並且愈來愈常直接購買媒體和社群網路的版面與曝光機會。過去數十年來,不少民主社會的選舉支出不斷攀升,只有法律設有規範的國家例外。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