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2/7
不過,我也要宣佈一項免責聲明:有時候觸發反應確實是某個人所造成的。有時候我們在反應或回應方面並沒有太多選擇。舉例來說,面對暴力肢體攻擊,我們會被觸發產生恐懼或防禦反應。某人對我們造成肢體傷害並不是一種催化劑;對方就是造成我們痛苦的原因。任何時候當我們身為虐待事件受害者時,這個觀點都適用。
我們對觸發點產生回應的感受介於被引發和被催化之間。威脅或衝擊的程度將會影響或決定我們的反應。我們回應的自由程度餘地則是以百分比來衡量的。舉例來說,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十。在本書中,我們著重的是感情關係情境中的觸發點,因此我們的主題是催化式的觸發點,而非原因式。我們會強調我們所擁有的資源,因此我們的主題會著重在選擇上,而非那種別無選擇的情況。
新紀元時代的大眾心理學主張我們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情感,但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錯覺。這種理論堅稱我們不但能完全握有掌控權,而且永遠都能做到。這點和我們無法掌控世事難料的事實是不相符的。比如說,接到摯友或親戚突然過世的噩耗,一個神智正常、敏感的人會出現驚訝、悲痛的反應,他的身體在心跳、呼吸、脈搏和大腦突觸方面都會自動出現變化。這是人類應有的正常反應,這不是我們可以避免的,而且想要試圖去控制也是不健康的。同樣地,我相信如果我們任何人意外猝死,我們也會希望自己的親朋好友能夠產生有愛的人會產生的那種感受:驚訝和悲痛,這也是那些在乎我們的人最後一次向我們告別致敬的方式。
探索我們被觸發的反射反應來源並且努力將之拋在腦後,決定權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可以學習如何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學會將觸發點看成是指點我們尚需努力的忠告,而非只是把它看成有正當理由的反應。如此一來,觸發點能喚起我們對自身的好奇心,而非只是對他人的反應。我們會找到應當把精力放在何處以便解放自己,不被他人的行為所綁架。換言之,我們會變成獨立的個體。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觸發點。有些觸發點是大眾性的—雖然個人的反應可能會不盡相同。一些常見的觸發點,也就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爭議性敏感議題如下:
共
7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