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導論
什麼是男子氣概 (masculinities)?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社會期待男性該表現出來的行為。
在不同的文化及時代裡,對於男子氣概的定義也會不同。以男人的鬍子為例,在古希臘羅馬時期,蓄鬍是男子氣概的象徵,但在十六世紀的歐陸,鬍子所代表的意涵是野蠻、無教化的,任何受過教育的男人都必須避免蓄鬍,尤其是落腮鬍。男子氣概就如同我們所稱的「社會性別」(Gender),和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Sex)不同,是透過社會建構出來的。一位生理性別為男性的人,在社會性別的認同上可能是女性,因此表現出來的行為會向外散發「我是女生」的訊息。社會性別的內涵深受文化的影響。
社會將某些行為定義為「男性」,反之,某些行為則是「女性」的象徵。但社會性別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浮動的,如同對兩性的審美觀會隨著時代而改變一樣,因此,一百年前對男女的標準當然不會適用於當代。也就是說,男子氣概是流動的概念,一個男人是否具有男子氣概,端看其所處的社會而定。英國中世紀對於男性的期待和維多利亞時期有何不同?又,十八世紀殖民地的男性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及何為真正的男人?因此,本書的目的為探討男子氣概從古希臘羅馬到當代歐洲的定義流變,進而探討政治與宗教如何影響社會對男性的期待,並從不同面向剖析各時代的男子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