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5/6
當孩子去上學,他們的自然學習力就中止了。他們變得習慣一種由上而下、靜態、順從的學習風格,這也完全破壞了孩子的自然創造力。不管老師多麼和善,他會告訴孩子要知道什麼、思考什麼、做什麼。在學校的環境下,孩子自己的見解、興趣,以及獨一無二的發展時間都沒有意義。由於和他們天生的創意傾向脫節,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弱化了。當他們順從強制學校教育(forced schooling)的期望時,他們就會停止主動學習,開始被動等待指導。伊凡.伊里奇(Ivan Illich)在《非學校化社會》(Deschooling Society)中寫道:「學校是在做疏離生活的準備,因此剝奪了現實的教育與創造力的工作。學校為制度化的生活做準備,方法是灌輸受教的需要。」
今天,許多家長與教育者不再接受為了學習必須上學的迷思。他們用一種適合想像力時代的學習模式,取代這種工業時代的過時學校教育模式。這個新時代已經超越了資訊時代,因為創造力與獨創性將成為我們主要的文化與經濟動力。雖然在家自學、無校自學、自由學校,可以提供上學之外選項的初始藍圖,但是今天,在全國各地也冒出了許多不上學也可以學習的新雛型,從自主教育中心與自學合作社,到創新的夏令營、放學後的專案、青少年沉浸與學徒式模式,甚至有傳統的公立學校也正在改革,讓年輕世代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這些家長與教育者都深刻理解到,不管學什麼,最有效果、最令人滿足的學習就是自發性的學習:具備充分的學習自由、可用的資源、可使用的時間與空間;如果需要,也有知識性與支持性的輔導者在旁提供協助。這些都是霍特所支持的基本原則:「我關心的不是『改善』教育,而是擺脫教育,廢除醜陋而違反人性的塑造人的行為,而讓人自我塑造。」現在,家長與教育者把霍特的話謹記在心,打造了各種學校教育之外的替代選項,幫助年輕世代自我塑造。
共
6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