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1
臺南昔為臺灣首善之區,自明末鄭成功入臺,驅逐荷人、開疆拓土,隨著鄭氏而來的明朝遺老,在此長期定居後作詩結社、設帳授徒,播下漢文化的種子,為臺灣古典文學奠基;歷經明鄭及清康雍時期的萌芽扎根,文化駸駸發展,到清中葉後,透過儒學、縣學、書院教育傳播漢學,培育菁莪,本土文人紛起,致力著作,且在科舉制度下,一時科舉士子輩出,也成為當時文壇主力;日治時期,受到殖民政府統治政策以及社會環境轉變的影響,文學社群紛出,詩社林立加上報刊的創立與發行,使騷壇訊息傳遞更加便捷,詩文創作一度臻達高峰,其後,再有新文學興起,銜承轉接地走過新舊文學的過渡期;戰後,初期先有反共懷鄉文學,1960 年代,隨著韓戰結束與美援帶來的影響,以及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衝擊下,現代主義文學脫穎而出,到1970 年代,一股強調臺灣特殊與自主性的思潮,轉而帶動臺灣本土作家與鄉土寫實文學興起,成為當時主流。隨後,臺灣文學廣納更多不同流派且朝向多樣化發展,如政治文學、原住民文學、女性文學,以至新移民文學……等各占一席之地,多元並存,百花齊放,並持續蓬勃創生。
本書所撰述之文學類名人,是依〈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歷史名人紀念作業要點〉進行調查、審議後,列為文學類之歷史名人。截至2020 年9 月,獲列文學類歷史名人共計42 位,本書乃以日治時期(1895 年)以前出生之名人進行撰述,他們多數皆曾受漢學教育浸染,為具儒家思想的傳統文人,其所創作文體多以文言文、漢詩為主,可謂古典文學之代表;此外,當中亦不乏承襲傳統漢文化且兼融維新思想者,在新舊文學承接與過渡時期,同時扮演著延續者與開拓者的角色。而臺灣的文學,也因有這些文人播種扎根,承先啟後,戮力耕耘,才能有今日的瑰麗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