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盡頭的風景
文/楊秀儀
野櫻……落拓地讓葉子一片一片跌到土地上,似乎是沒有一絲怨尤的,
帶著垂老的靜謐和果敢……對時間完全漠然;
歲月悠悠,有情天地裡獨多一種無情,一種放棄。
──楊牧〈野櫻〉
二〇一一年的十月二十七日,父親離世後兩個月,我在早晨的《國語日報》讀到詩人楊牧的〈野櫻〉一文,在加護病房陪伴父親的最後六十三天的風景忽然就化成這一棵野櫻,從詩人的筆下,迤邐至我的窗前,朔風野大,父親最後一片生命之葉已經落下,我思念父親,但卻不覺得哀傷,因為我們父女有共同的信仰,我知道他一生的辛勞剛毅,最後十年罹病老化、持久的養護過程已經到了一個終點,直至耶穌再來,末次號筒響起之前,正是父親緘默休息的時候,沒有聲音,沒有光彩,也不再婆娑搖動,但父親在人生盡頭的最後六十三天,仍用他枯槁的手牽著我登上高山,一窺路的盡頭可以有何等開闊的風景。
父親七十歲時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我當時接獲通知後,以為即將與父親天人永隔,一路哭哭啼啼地開車到醫院,路上不斷向主耶穌禱告,求祂延長父親的年日,再給我們父女十年的相處時間。
感謝主,祂是聽禱告的神,父親在裝了三根血管支架後,完全康復,不僅能夠恢復原本的生活品質,還更殷勤的照顧我們一家大小。他每天早晨都會騎腳踏車跨過新店溪到永和的晨市去買菜,一斤菜便宜個兩元就能讓這位歷經逃難來台的退休國中老師非常快樂。一直到七十五歲父親確診得巴金森氏症,兩次的摔車經驗才讓他放棄了單車,改成日行萬步。
巴金森氏症是個不影響生命長度,但卻影響生活品質甚鉅的疾病。父親罹病後動作日趨遲緩,走路步伐碎小,而且「非常」慢,陪他一起散步,我走一步的距離,他要走個三步,父親本就不喜多言,我在陪他散步時,常常絞盡腦汁要哄他說話,每每石沉大海,屢生自討沒趣之感。
久而久之,我也想利用散步時光鍛鍊身體,所以就一口氣走到很前面,然後喘著氣等父親慢慢趕上來,現在回想起來,我的肢體語言處處都透露著我對父親的「慢」的不耐煩。我的陪伴帶著自我中心的自以為是,而老邁的父親默默的包容著女兒的聒噪,盡力配合我演出我的孝順戲碼。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