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7
兩份蛋白質對一份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有什麼特殊的?答案來自於奧黛莉把黏菌塊放到含有不同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比例的培養皿。隔天,有些培養皿中的黏菌生長速度遲緩,有些黏菌卻長得很誇張,黃色的細絲像是網子般布滿整個培養皿。奧黛莉把生長曲線繪製出來,長得像是起伏的山峰,放在兩份蛋白質對一份碳水化合物比例培養基的黏菌則是位於生長山峰的最高點。蛋白質減少而碳水化合物增加,或是狀況相反時,生長速度便趨緩。換句話說,如果一小團黏菌有機會能夠選擇飲食,會準確選出最適合自己健康生長的營養混合比例。
奧黛莉所培養的黃色黏菌具有驚人的營養智慧,這種生物叫做多頭絨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是B級電影《幽浮魔點》(The Blob)中怪物的現實版,是很罕見的生物。一如其他的黏菌(包括煤絨菌)和真菌,多頭絨泡菌祕密的棲息在森林底層的落葉、枯木與土壤中,是一種含有數百萬個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可以從小碎片再生出完整的個體,爬動時宛如巨大的變形蟲,能夠長成複雜的網狀結構,把養分運送到各個部位。黏菌能夠生長出細絲,碰到能吃的食物就會抓來吃。或許有點可怕,但是讓人著迷。
我們或許能夠接受身為狒狒的史黛拉對於營養攝取能夠做出一些聰明的決定。但是沒有器官或四肢、更別說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黏菌,居然也能夠做出精細的飲食決定並加以執行,這是怎麼辦到的呢?
我們也不懂,所以去詢問了一位專家。
約翰.泰勒-邦納(John Tyler-Bonner)用實驗室燒杯裝了冒著蒸氣的咖啡遞給史蒂夫,他用放在柚木實驗桌上的本生燈,以幽幽的藍色火焰煮出這杯咖啡。史蒂夫在這位年高德劭的黏菌生物學大師的辦公室中,討論奧黛莉的實驗結果。這座辦公室就像是時間膠囊,從一九四七年以來就沒有翻新了,該年,約翰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生態與演化學系的成員。他是研究黏菌的先驅,學術成果成為研究「分散實體」(distributed entities)如何做決策的基礎。鳥群、魚群、人群到跨國公司,都屬於「分散實體」。
共
7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